新加坡的“文明之路”

2015/06/03 瀏覽次數:7 收藏
分享到:

  路面幹凈,天藍水碧;綠樹掩映,繁花裝點;秩序井然,文明協調……俏麗的“獅城”新加坡,在天下上享有“花圃都會”之雋譽,被列為“最守規則的都會之一”。

  是甚麽讓新加坡成為亞洲的“禮節之邦”?是甚麽讓新加坡公民都能成為“謙謙正人”?這要得益於新加坡當局強有力的品德教導,得益於新加坡用配合代價觀向公民灌註貫註品德意識。

  新加坡履歷:品德教導普遍深刻長期

  新加坡的勝利,不但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選取了合適國情的模式和計謀,並且在公民精力的塑造方面也標新立異。

  重視教導

  築牢文明基礎

  “品格好”被放在新加坡選人用人的首位。公事員在被正式任命以前,要檢察其家庭情形、社會配景等,品格不端和染有不良癖好者不得進入公事員行列。公事員被任命後,還要常常接收品格跟蹤考察和事情與潛力評估的磨練。新加坡誇大經由過程公職職員清正廉潔、潔身遵法的品德形象影響社會成員,進步全部社會的品德程度。

  德育“從娃娃抓起”。新加坡各黌舍開設了一系列國民與品德教導課程,編發“品德教導文選”,並在其他學科課本中融入反應孝親、定時、謙遜、公德心等傳統代價觀教導內容。劃定各黌舍從小學一年級起必需開設品德教導課,還將德育融入門生的平常生存和發展過程當中,使門生從小就浸潤於這類品德教導氣氛。

  重視引誘

  引領文明風氣

  “樹良行、貶罪行”,是新加坡民眾流傳序言的團體特點。新加坡當局高度重視輿論引誘,禁絕媒體鼓動性地批評當局的政策與主意,禁絕宣揚西方小我至上的代價觀和色情、腐爛的器械。對付本國消息、文化媒體,當局經由過程律例、法律,包管宣揚社會品德“主旋律”的感化。報紙、電視等消息對象除實時宣傳先輩業績、鞭撻不良行動外,還踴躍構造各類旨在增強品德扶植的運動:“公民意識周”、“敬老周”、“睦鄰周”、“忠實周”、“講規矩活動”、“否決亂丟亂吐活動”……

  每一年舉辦的20多個天下性公德教導宣揚運動,已成為增進公民思惟品德扶植,加強社會凝集力和國度認同感的主要對象。新加坡當局每一年都邑在16個市鎮理事會之間舉行一次最幹凈組屋區競賽,經由過程評選運動,變更都會治理職員和住民的踴躍性。

  嚴正綱紀

  增進品德養成

  在新加坡,有隨地吐痰、亂扔煙頭雜物、亂寫亂畫、在公開場合抽煙、在公開場合嚼口香糖、在地鐵吃器械、18歲如下職員飲酒、上茅廁不沖水、亂過馬路、塗抹鈔票、放鞭炮、從樓上往下扔垃圾等行動者都要被罰款或被判鞭刑、拘留乃至下獄。

  一名廚師在燒菜時吸煙,被判罰40(1新元約合0.56國民幣)新元;一須眉與女友在植物園談情說愛後將報紙扔在草地上,被罰30新元;發明亂丟垃圾,除罰款1000新元外,還大概穿上“我是垃圾蟲”的黃馬夾,介入掃大街的強迫勞動,而一樣平常工人的月薪只有1000新元上下。

  新加坡依照以法治國、從嚴治國的請求,制訂了一系列律例、條例、禁令,劃定了國民在品德扶植方面的責任與義務,而且每個層面、每項請求均可以找到司法的根據。很多在咱們看來都是眇乎小哉的小事兒,在新加坡卻要遭到司法的制裁。嚴正的綱紀,鼓動新加坡人構成了優越的品德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