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流行曲作詞人的香港記憶

2015/08/30 瀏覽次數:10 收藏
分享到:

  (文/劉紫瑜 奚丹蕓)所謂詞情達意,在分歧的時期的鼓起的粵語風行歌依靠了現代詞人對社會成長的思慮,自五十年月以來也見證了半世紀以來香港的變遷。一段詞,藏著一段昔時情,分歧時期風行的粵語歌曲暗地裏都隱蔽一段值得迷戀的香港影象。

  五六十年月:月下花前訴離情

  香港粵語風行曲出生於五十年月初,但在其時,粵語風行曲位於一個被輕視的年月。固然六十年月開端在工人階層間異常風行陳寶珠等人的粵語歌,人們仍以為粵語歌難登風雅之堂,連香港人自己都看不起粵語風行曲。

  六十年月中期,在香港出身的生齒初次跨越折半;跟著1967年香港的暴亂等社會事宜的產生,"國民身份"、"社會"等看法初次提出,香港社會開端了汗青性的改變,放寬的社會情況為粵語風行曲踏入七十年月光輝時期發明前提。其時的香港也開端風行中國風的廣東歌,如《分飛燕》:

  分飛萬裏 隔千山 離淚似珠強忍欲墜仍在眼

  我欲訴分袂情無窮 促怎訴情無窮

  七八十年月:本土文化互說風景

  1974年,持續了文言文作風的《啼笑姻緣》轉變了香港人對粵語風行曲的觀感:為怕哥你變左心,戀人淚滿襟,赤絲千裏早已系足裏。此歌的風行,標記著香港社會各階級廣泛接收粵語風行曲的開端。跟著無線電視劇的風行,粵語風行曲開端參加本土化的元素,並漸漸在香港市場有容身之地。

  跟著香港經濟騰飛及百姓精力的突起,非自覺性的香港本土意識增強,出現出一大量與香港社會題目相幹的歌曲湧現,如黃霑的《共你癡癡愛在》、許冠傑的《加價高潮》:

  你怕我怕個個怕

  煙加酒加屋租加

  巴士加的士加多士芝士乜都加

  加 加 加加加加

  糖又加 鹽又加

  成日咁加任佢話

  實在無他 你住人屋宇下

  佢梗收賣路錢嗱兩紮

  買佢怕買佢怕要加就加 總之慣啦

  在其時誰人年月,報告香港人身份的歌曲並未幾,惟有一首經典永傳播——黃霑《獅子山下》。這首歌陪同幾代香港人發展,時至本日,大部門中門生仍以為《獅子山下》最可以或許代表香港的粵語歌曲。

  跟著香港風行文化的活潑,香港的八十年月是一個芳華的年月。香港人開端逐步思慮香港的前程題目——九七回歸,各類分歧種類的關於香港及香港身份的歌曲出現,援用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傳授朱耀偉的話等於,“山河不可詩家幸”,社會狀態的變更給詞人更多的創作空間。

  此時,粵語風行曲樂壇開端湧現吐露香港自發意識的作品——關懷都會成長的都會民歌及鄉鄉俗情的鄉土民歌,如黃霑《萬水千山老是情》、《大膽的中國人》。

  都會民歌的代表是香港都會組曲,《南丫島的故事》、《淺水灣的淩晨》、《彌敦道的灰塵》、《黃大仙有個菩薩仔》這一系列以香港地名定名的歌曲,表現了現代港人對香港城空間自覺性的關懷。

  現代主流歌曲都遭到都會民歌的影響,個中潘源良的初期作品就有許多表現都會情懷的,如《昨日陌頭》則有很多詳細的都會空間入詞:

  球場外賣雪糕 有間“安樂土”

  “百樂門大劇場” 坐親梗坐前面

  “萬利”嘅橙新穎 “老張”雞粥與炒面

  童年共這些事 離開又常碰見

  幾經轉變又改建 在那一剎記不清

  一樣,陳少琪的《美妙新天下》,用了新世紀中間廣場詳細場景,報告一幫年青人如安在購物中間內找到本身的空間,"停在每間市肆,沒有終極核心"。帶出現代青年人對前路茫茫的困惑,是現代年青人的心聲代表。

  比擬於五六十年月月下花前的詞曲,八十年月的詞更多地審閱香港的成長,如小島樂隊的《小島光陰》講香港若何從小島成長成當代大都會,並在這個過程當中探求回香港的"根"。

  1984年,中英草簽後,香港掀起了移民潮,同時代湧現了反應移民熱的作品。經典之作為潘源良的《本日應當很愉快》,是經典的"無一字說悲"的悲歌。歌曲描寫的是回想以往溫馨的聖誕節場景,但暗自想到同夥們已全體移民、疏散各地,"應當"點清楚明了沒法相聚的淒涼。

  另外一方面,陳少琪的《徹夜星光璀璨》則報告的是那些認為九七年香港回歸是大限將至,卻沒法分開香港的年青人,如安在香港都會空間的浪蕩中掌控末了的輝煌。

  Beyond的主力填詞人之一劉卓輝的作品題材則具備國度的隱喻。描寫老兵回籍景象的《大地》開端商量香港與大陸之間的幹系,而《說不出的將來》,寫出香港人面臨九七年回歸的立場,及夾縫生計的近況。“霧裏看都會,哀傷與昏暗。人們在埋怨氣象,互說風景。”道出香港人對沒法掌控本身運氣的無力感,及對將來前途的擔心。

  歡迎新世紀:霧裏看都會的渺茫

  跟著九七年的接近,香港的風行樂曲更多地用以發出香港人的心聲,表達他們對身份的渺茫。如安在夾縫中謄寫本身的身份,表達常日裏沒法發出的心聲。

  1989年香港掀起另外一個移民潮。被譽為"歌神"的許冠傑,以一首《香港情懷》聯結民氣工程勸香港人留下,不要做二等國民。爾後,與香港運氣互相關註的作品連續增多,林夕的《皇後大道東》為一經典力作,"貴族"、"硬幣"、"皇後"暗喻本錢主義的英國,表現其時香港人在中英文化之間的夾縫生存:

  有個貴族同夥在硬幣暗地裏 芳華穩定名字叫做皇後

  每次生意隨我隨處去奔忙 面上沒有臉色卻會聚造詣

  親信一聲拜拜遠去這都會 要靠巨大同道搞搞新意思

  照買照賣樓花到處有單元 然則旺角大概要換換名字

  但是,香港人在九七回歸以前對大陸的印象是異常碎片化的,從軟硬天師《中國制造》一歌,最能領會其時香港人對故國的懂得水平:

  鄧小平 萬裏長城 北京蜂皇精 回籍證

  空調彩電 周口店 齊齊哈爾 放飛劍

  回籍投親 十八路軍 嘩 鄧麗君 謝主龍恩

  床前明月光 國民大禮堂

  為自由 明白兔糖

  總布告 樣版戲

  人大 橋牌 親中 氣功 雷鋒

  "不曉得 甚麽都不曉得"

  但是,與香港人想象中分歧,如末日般的九七回歸到後,香港並無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此時,香港樂壇關於香港的多元化作品少之又少,黃偉文提綱挈領啟事,"時期唔夠大,心境唔夠壞。"反而,其時劉德華在中國長城拍攝的《中國人》掀起一陣中國的高潮,這首通俗話歌曲的風行標記粵語風行曲的開端式微。

  千禧年後,香港反重復復產生經濟題目及龐大社會事宜,如2003年的SARS危急,讓香港樂壇湧現了許多譏諷社會實際的歌曲,同時也有很好地論述香港身份的歌曲。如林夕的《信望愛》,可以說是2003年香港汗青的記載。但是,梁華文這輯關於社會實際觀點清楚完全的唱片銷量反不如以前的《七友》,也反應出其時開端,香港樂壇開端更偏心主流的情歌。

  詞情達意:情歌情勢對話香港

  比年來,香港本土意識逐步成長,自由行的湧現也逐步發生中港抵觸。以"非維權式"的天星船埠維權事宜開端,香港本土意識已成為泛識。新一代香港人已開端不信任舊時“香港只是一個經濟都會,只需誇大成長”的說法,更多地想關懷及保育香港本土文化。

  小克是提倡要保衛粵語文化的年青人代表,他的作品《80後時期曲》用了許多香港八十年月風行文化元素入詞,帶給聽眾一種跟著香港發展的感到:

  一飛沖天去 一飛沖天去

  無奈送走穿梭機

  當統統輪回 當統統輪番

  時期會否捉緊你

  大概艱難芳華不需算進命數

  只考好中英數 叫兩老臨時自滿

  被大時期被文娛養大

  清醒過後為那個來亮相

  目擊若幹好多淪陷代價漸漸生坑

  擠迫的沙岸裏 金啡色的肌膚裏

  陪同我出生的歌

  本日應當很愉快 本日應當很暖和

  難辯往昔的功過

  80後 越是得 越是失 若何求生

  時至本日,一方面香港本土意識飛騰,另外一方面粵語風行文化卻位於低谷。粵語風行曲已落空了許多忠誠的聽眾,作詞人更多地以情歌的方法表達對香港的感觸。如黃偉文一首《薄情歌》,唱出如今的聽眾已不愛粵語風行曲的實際:

  曾將眼淚幻作詩與歌

  但有天你忽然沒有空再觀賞我

  誰的點唱如今並沒再播

  我有唱錯了甚麽至會拆散你和我

  照樣傳說裏聽者薄情的說法不錯

  為你寫的歌教聞者不心傷直行直過

  詞人說起萬遍分別無數跌墮

  聽歌的人是不是學會狠過我

  為你寫的歌末了怎樣相反饋奉送我

  代你寫出了奈奈何今你卻在

  拿來憑吊你共我

  許多人說香港是情歌泛濫,並不是情歌太多,是好的情歌太少。所幸香港樂壇照樣有一班很愛粵語風行曲、很愛香港的作詞人,這份酷愛驅動他們續寫昔時風行樂曲作品。

  小克把陳百強八十年月的《再也不問畢竟》續寫為《幾回再三問畢竟》。原作報告的是,一小我失戀在哭,一個小孩在閣下跳繩,因而問他為何在哭。而《幾回再三問畢竟》說的,昔時的小孩長大了,終究明確哥哥昔時失戀悲痛的心境,但是"淚兒凝在睫,為什麽無人問畢竟"。一首情歌的延長,同時也帶出香港粵語風行樂曲"無人問畢竟"的悲痛。

  小克一樣把經典的都會民歌《昨夜的渡輪上》續寫為《這夜的渡輪上》,延長至報告香港當今的變更,表現香港比年來將情懷變標記等的題目:

  看霓虹變奏伴舞出新姿 默念起舊時

  望光陰讓我重頭開端 已太遲

  當天若何勞頓不斷競賽

  本日為什麽尋夢景致再也不

  香港粵語風行曲,甚至香港文化都面對著很嚴格的傳承題目,但所幸實際的粵語風行曲仍舊保存住香港的味道。王家衛在片子《一代宗師》中所說,“時刻不忘,必有反響”。新一代香港風行詞人告知咱們,只要時刻不忘,香港粵語風行曲和香港的本土文化的傳承,必有反響。

  如黃偉文所寫,“實在只要讓我耿耿或人,思憶早閃閃發光。”希望,當世事再沒完善,仍可遠在光陰如歌中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