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適應美國的飲食習慣更難

2015/10/08 瀏覽次數:6 收藏
分享到:

  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大二門生。2006年隨怙恃客居美國18個月,親歷美國中小學教導。時代為本報撰寫專欄“童眼看美國”,返國後與父親合著的脫銷書《巨細眼看美國》被美國國會藏書樓珍藏。涉足亞、非、歐、美27國。

  很多人認為在美國留學最大的艱苦是過說話關。實在,對中國留門生來講,要順應美國的飲食習氣更難。

  麥當勞之類的洋快餐每每是美國大學食堂的主流食品。在中國,有時去趟麥當勞換換口胃是件高興的事,但若每天吃麥當勞,估量許多中國人會受不了。

  在咱們黌舍,兩個對門生開放的大食堂天天都在牢固攤位供給美國人的經典食品――漢堡和披薩。廚師常常變更開花樣,在披薩上加分歧配料,好比藍莓醬披薩等,但這反而加倍難以進口。

  食堂的分歧攤位擺放著分歧種別的食品。主食攤位經常供給美國人的家常熱菜,好比牛肉、馬鈴薯泥、豆子、意大利面等,偶然也會供給廣泛受眾人迎接的墨西哥卷、薯片蘸肉末醬等墨西哥食品。

  黌舍地點的威廉斯堡小鎮離海邊不太遠,但在食堂卻永久吃不到新穎的魚。食堂供給的魚塊腥味很重,得加檸檬才好進口。新穎的蝦、螃蟹或是貝殼類的海鮮更是沒有,能吃到的便是與面包糠、黃油、奶酪一路制成的海鮮餅,或是帶海美味的奶酪湯。作為奶酪的猖狂喜好者,我認為黌舍的海鮮餅和湯還不錯。

  美國人有吃生菜的習氣,黌舍食堂開設了專門的蔬菜色拉吧。和美國同窗一路用飯,他們老是先蹦到色拉吧夾上一盤綠油油的生菜,然後像兔子同樣吃起來。我認為斷定一小我是不是具備“西方胃”,看他(她)是不是愛好吃蔬菜色拉就曉得了。

  不曉得是斟酌到中國留門生的飲食習氣,照樣美國人也愛好吃中國菜,黌舍的兩個大食堂都有專門的亞洲食品攤位。不外食堂烹調的中國菜特殊美國化,中國留門生其實不太愛好。好比炒面攤的事情職員每每會自動問“你要加甜酸醬嗎”,我試下著加了,吃起來就像麥當勞雞塊配甜酸醬的味道。

  在這裏,最靠近中餐的品種也便是炒面和炒飯了,想吃白米飯配小炒之類的正宗中餐是弗成能有的。中國留門生要改良生存有兩種門路,一是上超市購置食材然後本身在宿舍裏做中餐,大概偶然到本地一家華人開的中餐廳去解解饞。

  實在,一些美國粹生對黌舍食堂的飲食也不太滿足,以為供給油炸的垃圾食物占多數。他們偶然也會去超市購置高質量的面包、牛奶和新穎的食材制造三明治。但作為住校生,本身做飯就象征著糟蹋了已費錢購置的食堂套餐。

  黌舍劃定,全部住校生在註冊繳費時都必需購置食堂的套餐,有一周吃14次或19次兩種供選取。每次進食堂都要刷卡,無論你吃了若幹,扣款都同樣,一餐飯的價錢在13美元上下。對付像我如許食量不大的人,這價格其實有點貴。

  不外,假如本身做飯或在外頭用飯,那末食堂飯卡裏剩的錢就能夠在黌舍的方便店花費,購置餅幹之類的食品。

  黌舍食堂也有人道化的一壁,他們給特別群體供給特別食品。好比素食攤位,供給豆子、玉米、米飯之類的食品。另有一個攤位的食品不含麩質,是專門為患乳糜瀉病的門生開設的,由於得了這類病的碧眼兒不克不及接收含有麩質的食品。

  每天吃食堂,確切有點煩。幸虧天天有新穎的生果、果汁、牛奶、飲料、甜點和冰淇淋,讓我認為食堂照樣有吸惹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