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產 表面風光內心苦澀

2015/06/18 瀏覽次數:18 收藏
分享到:

  中產階層一樣平常被視為社會中堅,但在香港,中產們情願把本身稱作“夾心層”。香港樓價高,生存節拍快,競爭壓力大,他們固然收入不薄,卻廣泛對本身的生存狀況不滿。新近一項查詢拜訪發明,香港中產的幸福指數遠低於北京、上海等要地本地都會。

  不敢享樂的“月光族”

  在香港,規定中產的尺度有多種說法。香港財務司司長曾俊華曾說,意見國片子及喝咖啡就算是中產;香港特首梁振英曾撰文說,只要有500平方英尺住房(不到50平方米),就相符中產尺度。幾個月前香港一項查詢拜訪則表現,多半市民以為具有代價200萬元(港元,下同)至800萬元物業;50萬元至600萬元資產,月入3萬元至6萬元,才算是中產。

  在美國,中產象征著有一棟處於郊野的自力屋,兩三個孩子,一條狗,一年有兩三周的帶薪假期在國表裏旅行。香港中產的形象分歧,他們行動急忙地收支高端辦公樓,一直加班學習、勞碌打拼才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香港中產最大的付出是供樓。從事教導行業的A師長教師說,他每個月薪金約6萬元。這在香港是相稱高的薪水,但光是供樓,就花去個中的40%。同為中產一族的胡氏伉儷,分離從事管帳和教導行業,每個月收入合計共約5萬元。胡師長教師說,供樓開支占到收入的30%以上。

  教導是另外一項大開支。香港孩子為上名校,從小就加入各類進修班。A師長教師認可,中產人士特殊重視後代教導,為造就興致和增長他們的競爭力,從小會讓他們進修鋼琴、小提琴、泅水等興致班,單是3名後代的興致班,已占每個月開支20%,惟有在其他方面“省吃儉用”,不去旅遊和削減小我玩樂。

  27歲的顏汶羽,2011年初次加入區議會推舉便勝出成為區議員,月薪約有2.2萬元。很多街坊都愛慕他晉身為中產一族,但顏汶羽表現,本身實際上是“月光族”。他與太太兩人月入約3.7萬元,但供樓每個月1.3萬元,連同水電煤氣、車位及油費等開支,已近2萬元,“這仍未盤算其他交通、炊事及贍養怙恃等開支,每個月基本沒甚麽余錢”。

  壓力重重擔心多

  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宣布的一項民調表現,香港中產的幸福感低於要地本地中產。多半受訪港人表現,他們事情太累,待遇過低,這讓他們在生存諸多方面表示出消極情感。

  這項名為“中等收入群體生存質量研討”的查詢拜訪,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沈陽、武漢及香港2400名受訪者舉行查詢拜訪。只有40%的香港受訪者表現本身覺得幸福,而在上海和北京,這一比例到達70%。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馬嶽說,這一查詢拜訪成果其實不讓人覺得不測,“香港的幸福感低於天下大多半地域,香港是一個壓力極大的都會,在這裏生存很辛勞,很多人對生存水溫和氛圍質量覺得不滿。”

  除對樓價、通脹、氛圍質量的擔心,香港中產還對後代的前程充斥擔心。香港一家機構日前以手機拜訪了逾1800個來自分歧社會配景的家長,成果發明,收入高的群體,對下一代的前程更消極,以為會比本身一代差。

  52歲的呂師長教師是一間小型企業的老板,克日正忙於為兒子升中學到處辦理。他坦言,如今家長對後代的寵愛令年青人自立才能比本身一代差,他對本身兒子的遠景覺得擔心,“上世紀80年月我還可以創業,做小企業的老板,但我認為我兒子未來就不必定能做到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月,香港中門生只要有同樣課外運動就夠了,但如今倒是越多越好,還要會樂器才算委曲及格;就算考上大學也不克不及確保找到好事情;公司除請求高學歷,還請求有其他技巧……中產怙恃們的擔憂確切不無事理。

  大把交稅回報少

  香港中產另外一個難處,在於他們恰好是“支付多而獲得少”的階級。在香港跨越360萬的事情生齒中,60%的人無需交納小我收入所得稅,而37%的交稅生齒中,大部門為中產人士。香港約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享受低保、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當局的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請經濟實用房。而中產的收入方才超標,住房題目完整要靠本身打拼辦理。

  在醫療保障、社會保險、教導和財務“派糖”方面,中產也經常是“被忘記的角落”,很少遭到特別照料,處在“大把交稅看不到回報”的地步。好比A師長教師,如今每一年交稅約8萬元,相稱於一個半月的收入。他盼望港府可進步免稅額,以減輕中產的累贅。

  統計數據表現,愈來愈多的中產人士正動手移居外埠。依據香港保安局的數字,本年上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外洋,較客歲同期上升8.3%。依據台灣地域移民機構最新頒布的材料表現,香港移民到台灣地域居留的人數,半年內增長了5倍,到本年9月,暴漲到632人。

  剖析人士指出,台灣地域正成為港人移民的新興地。本地獨有的小吃、低物價程度和濃重的情面味,都讓港人非常神往。與此同時,比擬其他移民國度和地域,港人到台灣地域的移民門坎最低,只須在本地銀行存款500萬元新台幣滿指定年期,便可提出移民申請。

  起源:國民日報外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