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只是購物 探訪香港悠閑的另一面

2015/06/18 瀏覽次數:2 收藏
分享到:

  香港,在我的少年時,是環宇彩色電視機裏含情脈脈的溫兆倫,是用攢了良久的壓歲錢捧回的聽不懂的粵語卡帶,是同窗托香港阿姨買來的賡續從她小小的鼻梁上滑落的大墨鏡。和許多人同樣,香港,熟習又生疏。

  第一次去香港,北方也已經是如許的冬日。拖著行李去旅店的路上,擦肩而過的每張面貌都帶著亞熱帶的旺盛、活潑。即就是在陌頭發宣揚單的男仔,也是一身西裝,煥發著精力。女人更是英俊,不,精確地說,是後天潤飾的精細,但不造作。遠遠地看去,精致的皮膚中透著一絲金屬光芒,一步步走近,才發明是南邊獨有的水潤豐滿。

  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去街邊的茶餐館填飽肚子。香港老派的茶餐館一般為狹小擁堵的,出生草根的老板老是謹小慎微地在店裏端茶送水,立場反倒比辦事員好很多。遇上豪放滑稽的,固然有些火氣,卻不是蠻不講理之人,辭吐間總能使人舒懷大笑,乃至會用通俗話講幾個時下賤行的段子。坐下點份蝦仁炒蛋,再配上港式奶茶,味兒便是那末的隧道。有同夥說,香港的厚味常“大隱於世”。對付這些不聲張的老店來講,它們重視的不是“立異”,而是“堅持”一向的水準。

  比來一次去香港,分離十幾年的同窗特地帶我去了一家煲仔飯鋪,不大的門臉坐滿了老顧主,沒有預訂的咱們,只能在街邊支張小桌子。飯菜的品相真不敢奉承,但漫溢的醇香多了一種時光的沉澱。

  除茶餐館,不克不及錯過的另有許留山甜品店。實在,想錯過也難,九龍的陌頭就有幾十家。聽說,上世紀60年月起身的“許留山”最初做的是清熱袪濕的龜苓膏及涼茶,上世紀90年月,憑獨創的芒果西米撈成為港式鮮果甜品店的年老大。現在,“許留山”已開到了北京,慕名而來的顧客會排起長隊,不外,沒有了擁堵著百般願望的陌頭,沒有了氛圍中蒸騰著的濕潤熱氣,“芒果布甸”也落空了“香港味道”。

  假如不以購物為目標,急忙的香港陌頭也是可讓人安閑的。

  挑個陽光滿滿的早上,靠在香港文化中間廣場的台階上,遠望維多利亞海灣的景致,這裏被一些旅行寶典列為人生必去的50個天堂之一。從寧靖山頂鳥瞰港灣又是另外一種視覺體驗,如許的畫面老是出如今香港陌頭的明信片上。遺憾的是,港灣上空經常漫溢著霧氣,抹淡了殘暴的燈火。不外山頂照樣要上的,由於通往山頂的纜車很特殊,是與香港電車、天星小輪齊名的,具有百年以上汗青的交通對象。纜車由兩條直徑44毫米承載負荷139噸的鋼纜牽動,路軌依山勢而建,最斜的坡度可達27度。

  說到香港的大眾交通,其實方便。地鐵調劑公道,即使遇上左右班岑嶺,成百上千的人,老是剎時散盡。假如不是在香港討生存,坐公交車是件很舒服的事。就說在本島吧,逛累了,隨意跳上一輛雙層有軌電車,依在叮叮鐺鐺的車尾,盡享皇後大道的景致,耳邊是休假的菲傭姐妹開朗的笑聲。

  更浪漫的是搭乘天星小輪,在維多利亞港灣裏浪蕩,短短的幾分鐘行程,生存仿佛就換了一副樣子容貌。裝著老式風扇的渡口,讓時光落空了意義,也終究讓腳步促的香港人停一停。傷感的是,跟著海底地道巴士和地鐵的敏捷成長,小輪上,那些讓海員們思念的、經常與他們噓寒問暖的當地“熟客”愈來愈少。幸虧,海還在,有海的都會是幸福的。

  看海,有一條更自在的路線,空蕩蕩的地鐵東湧線。車窗外,海岸線上的電線桿瓜代閃過,似乎多年前,坐在心儀男生的自行車後座上,看白楊樹嘩嘩遠去。車箱裏多數是當地人,三三兩兩地坐著卻沒有人措辭,眼神悠遠地望向遠方,讓人不由期盼行將達到的盡頭。

  在香港,經常瞥見一把年事的白叟還在開出租車、擺街邊攤,都會和生存對付當地人和過客,老是分歧的。也是以,每次去香港,都邑去沿山勢而建、蜿蜒在星羅棋布的高樓裏的半山電梯逛逛。實在,這裏已被愈來愈多的背包客奉為經典路線,由於它是天下上最大的戶外扶梯,全長800米,分20段;由於它就一段段地穿插在平常的香港人的生存中。在這裏不但可以碰見分歧膚色的香港人,分歧作風的咖啡廳、雜貨鋪,還可以明白清真寺、上帝堂、基督教堂等分歧文化,乃至另有一個小小的動物園和植物園。

  找個時光,去會會誰人與購物、與迪斯尼無關的香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