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是加拿大的一塊心病

2015/07/06 瀏覽次數:11 收藏
分享到:

  魁北克是加拿大的一塊芥蒂。這病根照樣天賦種下的。

  在加拿大國慶當天驅車分開都城渥太華,沿途瓢潑大雨,進入魁北克城的時刻已經是薄暮時分。只管盛夏日節,但處於聖勞倫斯河邊的魁北克城,雨後氣象冷氣逼人。

  從多倫多門路渥太華前去魁北克,一個異常明顯的變更是路標。以最為常見的停牌為例,多倫多的停牌只有英文的“STOP”,但都城渥太華的停牌則有英文的“STOP”和法文的“ARR?T”兩種筆墨,且英文在法文之上。魁北克省最大都會蒙特利爾的停牌,法文在上英文鄙人。而到了魁北克省的首府魁北克市,險些是清一色的法文。

  這類交通標識上的筆墨變更折射了魁北克在加拿大官方說話中的位置。而官方說話的暗地裏,則是魁北克在加拿大這個聯邦制國度中分歧平常的份量。

  依據加拿大的汗青記錄,如今的魁北克城地點地原為北美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棲身地。在成為當代加拿大的一部門以前,魁北克曾是法國在北美東部的殖民地-新法蘭西的首府。

  散步在古色古香的魁北克城,滿目滿是16世紀歐陸作風的修建,汗青的滄桑和浪漫的風情都刻在青石板的路面和悠久的川街巷道裏。把守於聖勞倫斯河邊高崖之上的魁北克古城要塞,被稱為“北美的直布羅陀”,是北美大陸最有名的計謀要塞。作為法國曾的殖民地,以法國派駐此地的總督芳堤娜伯爵定名的古堡旅店的門口,6門鑄鐵大炮炮口朝向河面,雖已經是陳年舊貨,但仍舊虎視眈眈。

  如今古色古香的魁北克城建築於1608年,距今已有407年的汗青,這個記載比如今只有148年汗青的加拿大,要長遠很多。聽說早在15世紀時,法國探險家卡蒂埃爾沿著聖勞倫斯河逆流而上開始發明了魁北克,爾後發明了“kanata”,也便是厥後所說的加拿大(Canada)。法蘭西曾統治這裏長達150年,即就是厥後英法在此產生“七年戰斗”法國敗北,但魁北克留下的法裔的“胎記”,到本日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在1960年月愈演愈烈。

  “魁北克最大的特色是甚麽?”多倫多大學的傳授馬克說,最大的特色便是魁北克和加拿大的其他處所都太不同樣了。分歧的說話、分歧的文化、分歧的風俗、分歧的政黨。就連意味魁北克權利中樞的魁省議會大廈,也都是典範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的作風。

  而這類分歧在豐碩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同時,也衍生出了新的題目。上世紀60年月,魁北克的中產階層由於說話和經濟的身分,推進了名為“鎮靜革命”的改造,乃至提出“做本身房子的主人”和“魁北克是與加拿大其他省不同樣的省”的標語,使魁北克和加拿大聯邦政府之間的幹系顯著趨於重要。改造派魂魄人物瑞內·萊維斯克(Rene Levesque)提出分別主義的籌劃,並在1968年組建了尋求政治分別的魁人黨,由此種下了魁北克自力的種子。在1976年省選中得勝的魁人黨還前後於1980年和1995年兩次推進自力公投,後一次公投乃至幾乎勝利。

  固然魁獨連番失敗,但加拿大的這塊“芥蒂”未除。2014年4月舉辦的魁北克省選中,魁人黨再次祭出“勝選後舉辦自力公投”的旗號,令聯邦當局心頭為之一緊。不外選民們終極用選票將魁人黨趕下了台。常居魁北克省最大都會蒙特利爾的尹靈其時就對記者表現,大部門的省民並不肯意離開聯邦。

  即使如斯,那些尋求魁北克自力的盡力卻始終沒有停滯。曾在客歲魁北克省選中死力宣傳魁北克“具有樹立一個生氣勃勃的國度所須要的統統”的媒體富翁佩拉多(Pierre Karl Peladeau),在本年5月15日被選了魁省否決黨—魁人黨的首腦,大有東山再起之勢。

  固然有這些政治的紛紜繞繞存在,但魁北克人的正常生存卻仿佛沒有遭到影響。魁北克古城裏67歲的豎琴吹奏家大衛(David Ogalde)仍舊閑適安適,陰暗的夜景下,指尖劃過琴弦,憑欄彈奏一曲,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