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2015/12/13 瀏覽次數:6 收藏
分享到:

  比來,澳洲有兩大新聞奪人眼球。一個是總理一晚上之間換成高富帥,而第二個便是香港上市公司“合生元”國際公司收購了澳洲保健品公司Swisse!沒錯,便是誰人澳洲代購小火伴們賣的不要太好的Swisse!今後同樣成了“國貨”啦!假如你對澳大利亞投資移民感興致,這篇文章必定更不克不及錯過,澳洲將來的投資機遇,就在個中。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跟著Swisse收購案灰塵落定,中國本錢在澳市場的介入度再次獲得極大暴光。據統計,2008-2014的七年內,澳洲每一年均勻接收來自中國高達93.7億美元的投資!約即是每一年就有600億國民幣投資到澳洲!

  小編不由得好奇:這麽些年,這麽多錢,中都城在澳洲投資甚麽了呢?從挖礦到賣保健品,這個中又閱歷了如何的變更?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翻翻汗青,從2003年至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翻了近10倍!資本豐碩的澳大利亞成為這波趨向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依據2005-13年的數據表現,澳洲僅僅排在美國以後,成為中資對外投資排名第二的國度。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實在,在2012年以前,澳洲排名的綜合排名是第一的。只是在2011-12年環球的大批商品市場開端湧現下滑今後,中資對澳洲的礦業投資總量湧現下滑,這才致使澳洲的排名跌到了第二位。

  風趣的是,從2011-12年開端,中資在澳洲的投資口胃有了大幅變更。不管是從投資的行業到投資的州,照樣到所介入的企業種別。當前在澳投資的中資公司已和七八年前的天差地別!

  那,在曩昔的幾年中,哪些行業開端“失寵”?哪些行業變得“受寵”?中資如今偏好哪些省分?投資人道質又產生了甚麽變更?從這些趨向中,也允許以窺測出,澳洲哪些行業在將來會更有機遇……

  所在:一起向東的遷徙過程

  2012年以前,中資在澳投資的首選省分是西澳WA和昆士蘭QLD,很簡略,由於它們都是礦業大省。初期的中資,特殊是國企的,根本上都是在這兩省完成的。比方:中信泰富在西澳的超大型磁鐵礦石項目,和中鋁在昆士蘭的大型鋁土礦項目。

  但是,分歧於西澳的是,昆士蘭具有一樣蓬勃的農業和旅行資本,這也使得2012年今後,西澳和昆士蘭的運氣天差地別。

  到了2013年,只管昆士蘭在吸引中資方面一向堅持第二,但西澳已一落千丈,僅占全體投資的3%。而就在這一年,以墨爾本為首府的維多利亞州VIC成了中國投資人的“新寵”。

  而又過了一年,悉尼為首府的新南威爾士洲NSW忽然一躍居於排行榜首位!占領投資總量的72%,遙遙領先於其他幾個州。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行業:從礦產到地產,格式劇變

  2006-12年的七年中,中資在澳的投資重要會合在礦業和能源兩個行業,總投資占比分離為73%和18%!比擬之下,其他行業則少的可憐——可再生能源、農業和其他行業加載一路,也僅占9%。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以2012-13年為顯著分水嶺。2013年,礦業交出第一把交椅,屈居第二,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國度電網的投資,讓能源行業成了“老邁”!而自然氣仍以21%的比重穩坐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從這一年開端,商用地產行業的表示開端凸起了。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而2014年便是屬於商用地產的!這一年,46%的中資投資到了澳洲的商用地產行業,這也是汗青上中資初次如斯青睞非礦業和能源行業!緊隨厥後的是基建行業,排名第三的是文娛和零售行業。這還要歸功於萬達團體收購了澳洲的片子文娛公司Hoyts。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依據上訴變更,咱們可以用2013年作為分水嶺,把曩昔十幾年簡略地分為礦業時代和後礦業時代。

  投資人:國企唱罷,私企登場

  而這些年裏,中資在澳投資另有另一個明顯變更,便是:國企和私企的腳色對調 。

  礦業時代,國企當之無愧是中資在澳投資的主導!依據畢馬威事件所的統計數據,2006-11年,共有45家中國的天下500強國企在澳洲完成為了投資!

  這個中包含了中鋁和中國有色如許的礦業巨子,中煤油和中石化如許的能源巨子,另有中糧和光亮如許的農業食物富翁,和中信富泰和中國投資如許的金融投資大鱷。這些企業所投資的行業重要席卷了:鋼鐵、煤炭、煤油、自然氣、有色金屬等。

  到2013年為止,國企在澳投資的比重還占領壓服性的84%!而如許的趨向卻在2014年一舉被旋轉。在這一年,私企以66%的占比和51個項目標絕對上風趕超了國企。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澳洲投資移民的機會在哪些

  因為當前環球的礦業情勢並無蘇醒的跡象,是以,信任中資在澳洲如許“國企走、私企來”的趨向,將會連續。2014年,註定成了中資在澳投資格史上具備裏程碑意義的一年!

本文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12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