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周恩來在日本的留學生活

2015/06/05 瀏覽次數:7 收藏
分享到: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曾多方尋找救國救民途徑。他的留法閱歷已廣為人知,但許多人不曉得,在五四活動前夜,他還曾自天津東渡日本進修約1年半時光。日本的進修和生存閱歷,給周恩來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得贊助赴日

  1917年夏,19歲的周恩來在天津南開中學卒業後,對付前路臨時較為渺茫。在其時風行的“留日潮”的影響下,他也踴躍計劃去日本留學,但因為家道較為艱苦,無力辦理經費題目。此時,他的石友於立德給了他很大的贊助。

  於立德,字永滋,1894年出身,從前加入聯盟會,投身民主革命。1922年,他曾出席由列寧主持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民族集會,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代,他曾是公民黨中心履行委員會中少數共產黨員之一,1927年後與黨落空接洽。1949年開國後,他應毛澤東、周恩來約請,由南邊來到北京,後任政協天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兼任天下供銷互助社副主任。

  於立德是天津靜海人。五四活動前幾年,天津的門生活動就開端活潑。其時周恩來在南開中學,於立德在天津政法私塾,在配合介入門生活動中,一來二去就熟悉了,幹系漸漸親密。五四前夜,於立德也盤算赴日留學,他的家道稍好,多方張羅了300塊大洋的留學用度。恰在於立德臨行前,他獲得了政法私塾給他的一個公費留學名額。他連忙想到周恩來,便非常愉快地跑到南開中學,對周恩來講:“翔宇,好新聞!黌舍給了我一個公費留學名額,我自備的300塊大洋給你,咱們一路去日本吧!”300塊大洋在其時算是一筆巨款,周恩來遲疑再三,基於赴日本留學、追尋救國救民途徑的猛烈欲望,他照樣愉快地準許了。

  1949年於立德應邀達到北京,在北京飯鋪見到了周恩來,一陣熱鬧握手以後,周恩來樂和和地說:“永滋,我還欠你300塊大洋的債務呢。要算上利錢,這筆債我小我如今也還不起啊。怎樣辦?分期了償,照樣免除利錢?”其時於立德如丈二金剛,摸不著腦筋,在場的人,加倍不知所雲。周恩來笑了,接著說:“永滋,豈非你一點也不記得30年前你我一道東渡日本留學的事了嗎?”於立德聽後,呵了一聲,終究想起來了。

  就如許,周恩來的留學日本籌劃終究成行。臨行前,他大方寫下了“大江歌罷掉頭東,精細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豪傑”的豪放詩句,並給同窗留下贈言:“願相會於中華起飛天下時。”

  在日本的生存與進修

  1917年9月,周恩情由天津搭船抵達日本東京。到東京後,他先旅居神田區一家旅店,後在神保町租居比擬廉價的“貸間”,天天去高級準備黌舍進修日文,預備投考東京高級師範的官費留門生。

  初到日本,許多留門生不太習氣日本的生存,但周恩來卻很快順應了。在其時寫給南開同窗陳頌言的信中,周恩來講:“乍至,席地而坐,而飲,而食,而讀,而臥,頗覺不慣,久之亦安。食日本餐,食多魚,國人來此者甚不慣食,弟則甘之如飴,大似吾故鄉食魚風韻,但無油醬烹飪,以火烤者占多數……”他日常平凡的穿戴也很快入鄉順俗。原橫濱國立大學傳授岡本隆三曾援用與周恩來有過打仗的長島善雄的回想說:(周恩來)上學時穿戴玄色立領雪花呢禮服,戴著俄式帽子,日常平凡穿和服,腳蹬一雙木屐,是一名漂亮飄逸的青年。據昔時見過周恩來的日本人回想和有關材料先容,周恩來當時不是每天上學,偶然在宿舍看報,偶然外出,舉行機密的革命運動。這個中,最主要的便是加入“新中學會”的運動。

  就在他來到東京的前兩個月,早他半年從天津南開中學卒業的童冠賢、高仁山等人,在東京提議建立了以“聯結情感、雕琢操行、說明學術、應用科學辦法革新中國”為主旨的留日門生集團---新中學會。周恩來達到日本後,很快就與童冠賢、高仁山同等校學友樹立了親密接洽,經常加入南開同窗會的運動,並被推薦為南開同窗會的評斷員。1918年5月19日,由南開同窗會做事長童冠賢先容,周恩來正式參加新中學會。對此,周恩來在這天的日誌中記敘得很清晰:“夙興至冠賢處,入以新中集團,冠賢先容。到八鐘開會,到有十數人;十鐘事畢……”這天的日誌又記有:“我本日在新中會表現我的入會心見,說了一大篇話。也許的意思是:咱們中國以是如斯虛弱的原因,滿是由於不克不及圖新,又本能保舊,又不克不及改進……以是我剛入這會,見著這個‘新’字,內心頭異常愉快。望諸同道大家心中有著這個‘新’字,中國才有望呢。最後我又說了到日本肄業的兩大短長,一個是‘自動的視察力’,一個是‘被動的感染力’。這兩層看法說完以後,我說出兩句要緊的話奉送眾人:‘哲學的思惟,科學的才能’。”今後,周恩來成為新中學會成員,開端常常加入新中學會的運動。

  周恩來留學日本時加入的新中學會,樹立今後采用的運動方法比擬民主,沒有推薦會長之類的引導,僅在開會時公推比擬年長的一工資主席,會內的詳細事件,也按如實際須要,推薦一人或兩人以上的做事擔負。學會按期舉辦漫談,在交換各自家庭情形及本身的進修、自願等情形基本上,漫談國度大事、小我的念書心得、進修感觸等。周恩來參加新中學會後,曾屢次加入會員漫談會,如在1918年6月9日的漫談會上,他講了《婚姻題目與單身主義》。

  1918年7月上旬,周恩來繼在同年3月加入東京高級師範的招生測驗未果以後,再次加入東京第一高級黌舍的招生測驗,只是又以日語“會話欠好”等緣故原由落榜。其時,他的心境很欠好,只管新中學會的會友給了他很多撫慰,他照樣決議返國歇息一段時光。

  再赴日本

  1918年7月尾,周恩來取道朝鮮半島返國,在天津家中住了一個月。他又回日本後,約莫在10月份,新中學會在早稻田租了一所較大的屋子,約十七八間,作為會員宿舍,取名“新中寄廬”,商定除確有艱苦者外,會員都搬到宿舍棲身,過團體生存。為了錘煉勞動生存和養成節省習氣,商定凡宿舍內統統幹凈衛生、煮飯、洗碗等生存事件,均由會員輪番擔負,再也不招聘任何人;發揚經濟合作精力,就餐實施一飯一菜軌制。周恩來搬進新中寄廬後,與眾人一同過起了團體生存,“炊爨灑掃皆自為之”。1918年冬季,天津南開中黌舍長張伯苓、天津水產黌舍校長孫子文和北洋當局教導總長範源濂等人拜訪美國返來,途經東京,曾特地到新中寄廬觀光,並與新中學會會員共進午飯,那一次的飯菜,便是由周恩來和馬洗凡、李峰等新中學會的會員本身燒的。這些給張伯苓等人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熱忱誇獎周恩來、馬洗凡等新中學會會員在新中寄廬過的這類團體生存,是新中國、新社會的開端。當時,周恩來在經濟上比擬窘迫,經由過程新中學會這一構造,不但在生存上獲得了較大贊助,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同舟共濟的會友。

  周恩來到日本留學,除想考學進修外,重要想懂得日本的社會情形和天下的“新思潮”,控制“哲學的思惟”和“科學的才能”,以便往後返國踴躍從事救國活動。他曾在日誌中寫道:“如今的人總要有個誌向,平凡的人不外吃飽了,穿足了,便認為了事。有洪誌向的人便想去救國,努力社會。”為此,在重要的進修備考之余,他經常到處於神田區北神保街的中華青年會館,瀏覽日文報紙和書刊,還常常瀏覽由海內寄來的《新青年》和南開中學門生本身出書的《南開思潮》等刊物。1918年春,日本帝國主義趁西方列強忙於第一次天下大戰無暇東顧之際,與段祺瑞當局機密會談《中日陸軍配合防敵軍事協議》。日本當局的侵犯圖謀和段祺瑞當局的賣國行動,激發了寬大青年門生和各界人士的猛烈對抗,史稱拒約活動,是巨大的五四活動的前奏。新聞傳到日本,中國留日門生議論激怒,在5月12日構造了留日門生救國團,號令中國留日門生罷學返國。周恩來親密存眷留日門生這一奮斗,在日誌中記了很多其時的奮斗運動情形。3月25日中日兩國會談和簽署《中日陸軍配合防敵軍事協議》交換公函,4月3日他得悉新聞,並在日誌中感嘆:“閱英文報,得悉日當局又提二十條於中國矣!”

  入住新中寄廬後,周恩來的思惟日趨活潑,已再也不怎樣在乎可否進入哪所日本的高級院校官費就讀,而把愈來愈多的時光和精神傾瀉到探求救國救民的真諦上去了。到1918年下半年,跟著懷念馬克思生日100周年的運動在天下各地展開,日本也湧現了亙古未有的馬克思主義研討熱,一些馬克思著作被翻譯成日文出書,報刊上也時時有評介文章揭櫫。而在海內,北京大學藏書樓主任、中國共產主義活動的前驅李大釗,也開端致力於俄國十月革命劃時期意義的宣揚,動手評介、宣揚和研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接踵揭櫫了《法俄革命之比擬觀》和《百姓的成功》等文章。這統統匆匆使周恩來的思惟開端產生較大變更,慢慢向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改變。

  回 國

  周恩來在日本共計生存了約一年半時光。1919年的春季到來以後,他決然決議,再也不滯留日本,而“回國圖他興”,投考母校新樹立的南開黌舍大學部,返國追求革命的真諦,摸索中國新的革命途徑。在返國前寫給朋儕的信中,他激怒地寫道:“家國恨,世界事,不勝一提!縱目神州,愴懷已達頂點!”“苦吾民矣,為之若何怎樣!”

  分開日本以前,4月1日,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周恩來來到素有“西京”之稱的日本故都---都門勾留了10日,飽覽了風景旖旎的日本“千年古都”風景,留下了《雨中嵐山》、《雨後嵐山》、《遊日本都門圓猴子園》、《四次遊圓猴子園》等一系列幽美的詩歌,抒寫了本身尋求真諦、神往光亮的果斷信念,和對行將踏上的革命途徑的向往和等待。

  這幾首詩采取的都是新體詩的寫法,且每都城提到櫻花,經由過程櫻花借景抒懷,托物言誌。這四首詩中有三首是統一天寫的。

  在這一系列詩篇中,最有名的是寫於4月5日的《雨中嵐山》。當周恩來冒雨散步在山坡上,在濛濛春雨中,瞥見太陽偶然從雲縫中射出一線光線,面前的山川顯得非分特別奇麗姣妍,他不禁遐想到本身方才打仗的馬克思主義思惟,多像這穿雲破霧的陽光啊,在高興、高興當中,他揮筆寫下了《雨中嵐山》:

  雨中二次遊嵐山

  兩岸蒼松

  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

  突見一山高

  流出清泉

  綠這樣

  繞石照人

  瀟瀟雨

  霧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

  愈見姣妍

  人世萬象真諦

  愈求愈隱約

  隱約中有時見著一點光亮

  真愈覺姣妍

  1919年4月中旬,周恩情由神戶港登船返國。回到中國後,他隨即投入了大張旗鼓的五四活動,開端了一個巨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征程。

  新中國建立後,周恩來曾屢次向日本朋儕談起在日本的留學生存,並訊問中野、上野櫻花的長勢。中日建交先後,日本朋儕也屢次約請他在櫻花盛開的時刻再訪日本,但因為各種緣故原由終未能成行。

  周恩來去世後,日本國民為懷念他對中日友愛奇跡樹立的勞苦功高,懷念中日寧靜友愛合同的簽署,在他曾留下萍蹤的都門嵐山,樹立了周總理詩碑。詩碑的底座由青色圓石灌溉混凝土築成,從底到頂,碑高2.4米。詩碑是用都門質地堅固的名石鞍馬石制成,深褐色的碑石正面刻著由時任中日友愛協會會長廖承誌謄寫的《雨中嵐山》詩全文。在詩碑左邊,立著一座副碑,上面用日文記錄著樹立這座詩碑的啟事:“為了懷念一九七八年十月締結日中寧靜友愛合同,而且為了表達都門人生生世世友愛的心願,在這淵源深遠之地,樹立巨大的人物周恩來總理的詩碑。”1979年4月16日,應日本國會約請訪日的鄧穎超副委員長特地前去都門,親手為周總理詩碑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