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申請赴澳洲留學簽證所需文件清單

2011/02/22 瀏覽次數:9 收藏
分享到:

【澳洲留學網(https://abroad.hopetrip.com.hk/australia/) - 澳洲留學簽證技能】2011年申請赴澳洲留學簽證所需文件清單
實用於申請赴澳大利亞留學的常住在中國或新西蘭的中國國民

門生簽證的主申請人在遞交(http://immi.gov.au/students/prc.htm)申請時需遞交如下資料。本清單僅劃定了在遞交申請時所必需供給的根本資料,而並未對申請人可供給的資料作任何其他限定。申請人可同時遞交他們以為有助於簽證評審的其他任何資料。
依據1958年移民法的有關劃定,簽證審批部分可在申請人遞交申請時所供給資料的基本上作出決議,而沒必要請求申請人再供給進一步資料。是以,在遞交申請時請只管即便完全地供給簽證申請資料,這一點對申請人是相當主要的。
全部表格需用英文填寫。申請人供給的除英文以外的其他任何語種的資料均需附上英文翻譯件。全部資料必需是原件 大概是經公證或認證的復印件。在中國, 復印件可由公證處公證或認證。
申請人遞交申請後,假如所供給的信息產生變革,必需書面關照簽證審批部分。不然移民部將根據申請人遞交申請時所供給的資料舉行簽證評審。
小我及一樣平常性資料:

簽證申請費以澳幣付出可經由過程信譽卡,匯票或銀行支票的方法匯款至澳大利亞移民及多元文化土著事件部 – 必需付出申請費,不然本次門生簽證申請無效。
一份填寫完全並簽了名的門生簽證申請表格(157A表) – 必需遞交申請表格,不然本次門生簽證申請無效。
一份填寫完全並附有署名的家庭成員表(54表)。
一份本清單的復印件,標明您在遞交申請時所供給的資料。
如已有護照,請供給主申請人及隨行職員護照首頁和備註頁的復印件。請不要在此時供給您的護照原件。
請供給主申請人及隨行職員身份證的復印件。
假如您所供給的通訊地點在中國,請供給四張寫有姓名及地點的中文的不幹膠貼條。
假如您所供給的通訊地點不在中國,請供給四張寫有姓名及地點的英文的不幹膠貼條。
主申請人及隨行職員,每人需供給四張近六個月內拍攝的護照照片。
供給戶口本每頁的清楚復印件的公證書。<.li>
假如你未滿18周歲,而且/大概你的怙恃為你付出在澳大利亞進修時代的用度,請供給註有你怙恃姓名的你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
假如你的祖怙恃/外祖怙恃為你付出在澳大利亞進修時代的用度, 請供給
註有你怙恃姓名的你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和
註有你祖怙恃/外祖怙恃姓名的你的怙恃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


假如你的兄弟姐妹為你付出在澳大利亞進修時代的用度,請供給
註有你怙恃姓名的你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和
註有其怙恃姓名的、你的兄弟姐妹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


假如你未滿18周歲,而且在澳大利亞不與怙恃兩邊中任何一人或法定監護人配合棲身,請供給
由每所你行將就讀的黌舍簽訂的監護證實,證實有關黌舍將賣力你在澳時代的食宿,生存保障和根本福利題目。
大概

由你怙恃書面指定的一位常住澳大利亞的21歲以上支屬出具的司法聲明書,證實他/她將賣力你在澳時代的食宿,生存保障和根本福利題目;和
相幹職員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和能證實你們之間支屬幹系的司法文件;和
在曩昔10年中你的指定在澳支屬曾棲身過跨越12個月的每個國度警方所出具的無犯法記載證實原件。(見47P表)
有資歷成為指定關照人的支屬包含兄弟,姐妹,祖怙恃/外祖怙恃,姨母/姑母,叔伯/母舅,侄女/外甥女,侄子/外甥,繼怙恃, 異怙恃兄弟, 異怙恃姐妹, 繼祖怙恃, 繼叔伯, 繼伯/嬸母, 繼侄子(女).

假如你未滿18周歲,請供給
親生怙恃兩邊分離出具的贊成後代赴澳留學的信函原件;和
怙恃兩邊身份證的復印件。


假如您有配頭,請供給娶親證書的公證書。假如您是新近娶親或非婚同居,請供給響應的婚姻或同居幹系附加證實資料。
假如您有未滿18周歲的未婚後代,請供給註明他們怙恃姓名的出身證實的公證書。
假如您有後代赴澳與你配合棲身,而且後代已滿5周歲或在澳時代行將年滿5周歲的,請供給由孩子行將就讀的澳大利亞黌舍出具的留位證實信(Offer of a place in a course)原件。
假如您有未滿18周歲的後代赴澳隨行並與您在澳配合棲身,而且怙恃的一方將不在澳大利亞棲身,請供給其不赴澳大利亞的父/母方親筆簽訂的贊成其赴澳信函的原件,並附上其身份證的復印件。
學歷及說話請求:

請供給每所你行將就讀的澳大利亞黌舍出具的留位證實信(Offer of a place in a course)原件 – 必需在提出簽證申請時遞交留位證實信原件,不然本次門生簽證申請無效。每封信需註明你就讀課程的條理,課程名稱,課程及黌舍的CRICOS代碼,課程的起止時光和全部課程的全體用度。請留意,假如你申請的簽證種別請求你加入
原文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