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留學生看烏克蘭

2011/07/27 瀏覽次數:6 收藏
分享到:

【烏克蘭留學網(https://abroad.hopetrip.com.hk/ukraine/) - 烏克蘭留學日誌&履歷】中國女留門生看烏克蘭
中國女留學生看烏克蘭

陳腐的敖德薩美術博物館

中國女留學生看烏克蘭

丁小玉,上外洋國語大學俄語系烏克蘭語2008級門生。

在烏克蘭大學預科系的教室上,偶然會看到如許一幕:上課鈴響了,同窗們預備好教材預備上課,先生卻空動手進了課堂:“本日氣象這麽好,陽光充分,你們就不想出去逛逛?”大概“這兩天馬戲團有有名的莫斯科雜技團來巡演,你們不去看會遺憾的!”

頭一次聽到這話時我真是一頭霧水,咱們固然想去公園裏曬太陽,但是如今是上課時光啊……

只聽先生持續說到,“瑪麗亞娜先生如今要帶她的門生去觀光美術館,假如你們樂意,咱們可以和她們一路去。”

去是固然想去,但是——“咱們如今去?不上課了?”

“對,不上課了,密斯們快點整理好器械!她們在校門口等著咱們那!”

因而眾人和先生一起有說有笑,向美術館動身了。到了美術館才發明,真的是不枉此行。一方面是由於美術館裏保留了大批的沙俄和蘇聯時代的藝術珍品,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是上班時光,美術館裏美術館裏空無一人,一小我獨享一間展廳的感到其實是很過癮。固然,也不要認為咱們真的就只是出去享受大好春景春色,先生們對付課外觀光的所在都是有選取性的,好比美術館、地質博物館、劇場、另有焚燒著無名義士火的舍甫琴科公園……咱們作為進修說話和文學的門生,對文化和汗青的感受也是進修中弗成缺乏的一部門。

除課外觀光,日常平凡上課時先生也是名堂百出,教室內容從不拘泥於教材,長詩、歌曲、童話,乃至是雜誌上風趣的笑話,先生都邑在教室上與咱們分享。對付在海內習氣了依附教材進修的我而言,一開端還真有點順應不外來。當我逐步習氣了先生這類不按常理出牌的教授教養模式,就發明實在如許的進修對門生而言更有挑釁性,更錘煉門生的才能。都說烏克蘭的教導軌制高度蓬勃,來到烏克蘭,真正感受過這裏的教室文化,你就不能不認可他們的教導更能挖掘門生的潛力,啟示門生的聰明。

中國女留學生看烏克蘭
情迷芭蕾舞歌劇場

要說我生存的都會敖德薩的地標修建,國立歌劇芭蕾舞劇場可以算得上是義無反顧,在歐洲的劇場中它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範例。初到敖德薩沒幾天,我就去這個有名的劇場感受了一次芭蕾舞的魅力。

假如你讀過俄國的文學作品,那就確定對劇場這個場景有印象,上流社會的蜜斯太太們到劇場觀賞歌劇,而且必定是艷服出席。固然觀賞歌劇如今已釀成得普通化,但得體的裝扮和正裝照樣必需的。烏克蘭民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縱然是在風行音樂充滿各類媒體的本日,烏克蘭的怙恃照樣會按期帶孩子去劇場觀賞歌劇和芭蕾,這是他們從小舉行藝術陶冶的一個主要方法。
我第一次看的劇目是芭蕾舞劇《睡麗人》。不單單跳舞幽美,音響後果極好,舞台上的背景燈光也是竹苞松茂。厥後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刻,我還去看了話劇《白雪公主》,演員們並不但是站在舞台上演出,而是更多的來到觀眾席與孩子們互動。
末了一次去劇場旁觀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讓我至今念念不忘。芭蕾舞演員幽美的舞姿加之交響樂隊的現場吹奏,連我這個對芭蕾舞一無所知的人都不能不認可,《天鵝湖》切實其實是古典芭蕾舞劇的頂峰之作,散場的時刻,我乃至有些回不外神來,《天鵝湖》帶給我的震動其實難以形容。

中國女留學生看烏克蘭

在敖德薩國立劇場,舞劇大概歌劇中場歇息的一個主要運動便是“攝影”。這座劇場之以是著名天下,不單單是由於一流的表演情況,還由於它悠長的汗青和劇場內部華麗的雕塑和金碧堂皇的裝潢。以是眾人在中場歇息的時刻都愛好到劇場裏其他的大廳攝影紀念。劇場裏乃至連指路的標識和存衣服的號碼牌都是經由經心計劃的,最大水平保存了劇場的汗青特點。

別的值得一提的便是劇場的票價,在如斯著名的劇場,就算是有名的劇團來巡演,一兩百格裏夫納(國民幣一百元上下)的門票也足以讓你在很好的地位觀賞一場舞劇,比擬海內動輒上千的門票價錢,在敖德薩國立劇場觀賞一出劇目切實其實可以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的視覺盛宴。

中國女留學生看烏克蘭

先生送給咱們的新年禮品

先生也給門生“送禮”

2010年陰歷新年的大歲首年月二,我像平常同樣走進了課堂,沒想到上課前先生給咱們每其中國粹生帶來了包裝精巧的糖果,咱們的先生是位中國迷,“我曉得陰歷新年是你們中國人最主要的節日,你們不克不及回家,以是我給你們帶來了禮品。”然後又問了每個人有無給家人打手機、有無吃餃子湯圓之類的題目。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先生的禮品和關懷讓咱們臨時間激動得不曉得說甚麽好,並且讓我覺得別致的是,在烏克蘭本來先生也會給門生送禮品!

回生節的時刻,另一名先生在教室上給咱們帶來了傳統的回生節蛋糕和蛋形的巧克力,而且向咱們報告了東正教回生節的汗青。

最風趣的是在三月份的傳統節日謝肉節的時刻,東正教的傳統是要吃烤薄餅,但薄餅放涼了就欠好吃,也不便利攜帶,因而咱們的先生爽性把制造薄餅的配方帶給了咱們,讓咱們本身回宿舍做來試試,她還吩咐咱們在節日時代已要多到表面逛逛,體驗濃濃的節日氛圍。
中國人講求“投桃報李”,在烏克蘭也不破例。在元旦、主婦節等幾個重要的節日裏,是必定要給先生送鮮花、巧克力、葡萄酒一類的禮品的,選購好適合的禮品,裝入經心遴選的禮物袋,再附上一張寫滿祝願的賀卡,這是烏克蘭黌舍裏最廣泛的習氣。

小小的禮品並非對先生的“行賄”,而是門生和先生之間情感相同的一條紐帶,讓師生幹系加倍密切和諧,教室上的合營加倍默契。在烏克蘭的留學生存中,咱們門生和先生之間不單單只有“教”和“被教”的幹系,更有濃濃的師生情義。


原文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