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新方法 成績單不再打等第

2013/04/23 瀏覽次數:8 收藏
分享到:

【台灣教導部 - 消息資訊】評分新辦法 成就單再也不打品級
出國留學頻道abroad.hopetrip.com.hk 2013年04月23日 12時訊

加拿大卑詩省楓樹嶺學區的小學採用一項新的評分辦法,先生們在成就單上再也不打品級。

學區委員們本周無貳言經由過程這項發起案,使學區內的西席可不採用傳統的評分辦法而以與家長及門生的三方視訊集會,評估門生的進修狀態。

傳統上4到7年級的先生因此A、B、C品級打成就,新的視訊方法可使先生更懂得門生獲得新知、進修型態、提高情況及團體觀點的認知。

一向以來制式化1到3年級的成就單本來就不評品級,但新辦法中融入更多自我評估及設定將來目的等項目,使評估更具團體性及周全性。

學區委員Susan Carr表現,對家長而言這項新評分方法比以簡略品級出現更具意義,以品級評分與門生的真實進修情況沒法浮現聯系關系,2年前由教導專家、學區主管、包辦人及行政職員所組的委員會賣力研發這套評分體系 ,目標在丈量團體才能,而非僅表現分數,舉例來講,在新的模式下識字才能的評量便是由先生決議門生對各種筆墨發明具體材料訊息的才能,從很少時刻、偶然、經常到老是等分歧水平。分為稚子園、1至3年級及4到7年級三個階段,1至3年級以筆墨、數字、自我治理為評量項目,而4到7年級則側重在抽象觀點,包含發明思慮、立異及批評性思慮等,今朝對新模式的反響都異常正面。

新的評分模式不具強制性,由西席自行決議是不是採用,獨一晦氣的是中學階段班級大且有邏輯的挑釁,大概會影響到採用的意願。

 

 


本文章起源於台灣教導部,請咱們一路懂得下台灣教導的一些情形吧。

台灣與故國大陸同樣,有著濃重的看重興學辦教的傳統。鄭勝利光復台灣後,就在台灣開端創辦教導奇跡。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台灣最先由中國人本身樹立的黌舍。陳永華不但本身勉勵鄉社辦小學,還看重高山族的教導,勉勵高山族送後輩入學。清當局管理台灣後,更看重台灣的教導奇跡,在台灣慢慢樹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台主座都兼任台灣的學政(教導主座)。福建巡撫沈葆楨入台主持防務後,為成長東部少數民族地域的文化教導,指導舉行“番學”,今後高山族的教導獲得了主要成長。台灣漸漸樹立起包含“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開端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2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