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哈佛商學院院長

2013/07/13 瀏覽次數:35 收藏
分享到:

【台灣教導部 - 消息資訊】專訪哈佛商學院院長

我異常珍愛美國教導體系體例崇尚自由的藝術,麻省理工是一個以工程文明的黌舍,但卻也具有一個很棒的人文學系。我以為過分去誇大表示與測試結果,會壓制真實的發明力和聰明的成長。

問:21歲初來美國時,是不是有閱歷文化差別的打擊呢?
答:我的文化打擊是:我認為我是從孟買這個大都會來到了一個小村落,波士頓給我的感到便是一個小城,你乃至沒法在晚上10點今後外出用餐。我必需每月最少去紐約一趟,來體驗本身又來到都會。我必需學會怎幺去組合一個三明治:櫃檯蜜斯問我:要什幺麵包?我不曉得。在印度,咱們只有一種麵包。當我認為我終究完成選取了,蜜斯又問:哪一種乳酪?哪一種醬料?固然,最難順應的部分是美式的教導體系。我稱謂我的先生「師長教師」,而他告知我:「叫我丹」,我花了一個月才終究可以啟齒喊他名字。別的,我可以自由地表達看法,不須要本身先檢察一番,我可以指出他人的毛病。這些是我在印度未曾領會過的自由,和對心智才能同等對待的文化。我第一堂課的先生是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我認為我必需對他鞠躬叩首,但現實上他便是一堂很通俗的課。

問:你應聘時的範疇是「倫理學」--這並非當代貿易範疇常見的學科?你開課嗎?
答:我以為好的貿易謀劃者應當是受人尊敬的,曩昔美國小鎮的銀內行平日市鎮上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但如今,銀行不外便是一個四個字母「bank」構成的單字。

咱們請求門生修「引導與互助的義務」課程,讓門生曉得,假如一家公司出售100%蘋果汁,但現實上內裝的是香料水,那這公司的老闆大概會被送進牢獄。課程的目標是提示門生去留意本身的品德操守,以避免聰慧反被聰慧誤。

參考材料起源: 2013年3月26日   The New York Times- Education版                                     
貫穿連接網址:"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ean on Ethics and Global Education"Joyce Lau報道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3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