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留學 法國人在中國開餐廳的經歷

2014/08/23 瀏覽次數:12 收藏
分享到:

【法國留學網(https://abroad.hopetrip.com.hk/france/) - 法國留學衣食住行】法國留學 法國人在中國開餐館的閱歷
   法國大廚大衛·戴維瓦。

  和大衛攀談,只能經由過程翻譯舉行。他9歲就開端隨著家人學廚藝,15歲進入廚師黌舍進修,17歲拿到卒業證就開端做廚師。19歲那年,他從軍到非洲,後又到西班牙進修甜點,不久以後晉升為甜點行政主廚。21歲時,大衛又回到非洲(科特迪瓦)做了20年大廚。他說,他在科特迪瓦治理的廚房有3000平方米,250多人。

  據《重慶晨報》報導,專註於廚藝的大衛,在2002年拿到了法國甜點銀獎。對此,他還不知足,邊打工邊研究廚藝,終極在2003年,他捧起了歐洲廚藝大賽亞軍的獎杯。

  這座獎杯也就成為了大衛在重慶開的法國餐館的鎮店之寶。有了“戰績”,大衛開端不安本分了,“一向想本身創業,但沒有太多的機遇,也怕本身程度不可。得到了亞軍,固然就有本錢了。”2005年,大衛辭去在科特迪瓦的旅店行政總廚的職務,開端加入天下各地舉行的美食展會。

  “直到來到亞洲,我才認為我應當在亞洲,在中國,在重慶創業。”大衛說到這裏,臉上才有了法國人獨有的誇大臉色。“中國面積大,人也多,恰好有個互助火伴是重慶的,也想換換情況,就來重慶了。”

  固然大衛說得很簡略,但咱們懂得到,他還在網上搜刮了重慶的情形。“重慶成長異常敏捷,生齒也多。”奔著這個名號,大衛飛到了重慶。

  他在重慶開了家法國餐館,可試業務不到1個月,他就有許多疑難。厥後,他把老婆和兩個可愛的女兒也接到了重慶,誓要把正宗的法國餐飲文化帶到重慶。

  中國飯鋪為何不打烊?

  53個小時的遠程飛翔,接機的林儉文認為大衛會像放久了的蔬菜蔫蔫的,“他像個孩子同樣,坐在車子裏,到處觀望,一直地問這問那。”見大衛精力好,林儉文帶著他試下了重慶的燒烤。“其時差未幾是晚上12點了,他就問咱們說,‘你們的飯鋪一向不打烊?’。”給大衛說明這是宵夜後,大衛才似懂非懂所在頷首。

  第一次吃燒烤的大衛固然還不太習氣,但他卻吃得津津有味,一直地擦去額頭的汗水,“太辣了,下次吃就不要這麽辣。”

  而餐館在試業務傍邊,大衛也遭受了還在歇息就被叫起來做餐的為難。“由於法國人用飯時光很範例,通常為11:30-2:30吃午飯,下晝茶會在6點曩昔,並且是不吃主菜的。”

  有一天的下晝4點,顧客非要點安格斯牛排,“咱們就只有打手機把大衛·戴維瓦叫過來做牛排。他就問咱們,豈非中國的飯鋪真的是從早上開到晚上,一向不打烊?”林儉文說。

  服法餐為何點意大利面?

  愛吃重慶美食,卻不克不及吃太辣的大衛,一向在試下重慶的食品,以逐步順應這座他今後會一向呆下去的都會。

  但不到一個月的時光,大衛就有了許多的題目。“好比說,依照正常的法國大餐次序,是開胃菜、頭盤、主菜、甜品,但許多來用飯的客人就按本身的設法主意上菜,請求先上甜品,大概請求頭盤和主菜一路上。”對此,大衛不太懂得。

  大衛說,服法國菜,不單單是知足味蕾的須要,同時也是體驗法國的文化。以是對這一點,他照樣比擬介懷的。

  除吃的次序,對付顧客提出的牛排味道欠好,大衛老是會費一番口舌去說明。“軌範牛排不會腌制,講求原汁原味。但眾人都習氣了民眾西餐裏牛排放許多黑胡椒,以是許多人吃到背面會認為沒有味道。”

  而由於我們主食主如果以米為主,很多人吃了主菜後,會認為沒有飽腹感,就會點意大利面,但大衛始終否決。“他以為法餐很傳統,是高等菜,而意大利面和法國餐不是一個體系的,以是就供給面包辦事大概用馬鈴薯取代。”林儉文說。

  吃情侶餐為何催著上菜?

  實在從試業務的第一天起,大衛的頭腦裏就開端有了問號。11月19日正午,餐館來了八位顧客,個中有人點了情侶套餐。“其時那桌顧客走了四五小我了,這對情侶就急了,一向一直地催快點上菜,最少催了4次。”

  這讓大衛在廚房裏忙得滿頭大汗,“他就跟咱們說,為何要這麽急呢,法國餐是須要逐步享用的,法國人吃情侶套餐最快也要一個半小時。大衛說,假如這麽快就不是傳統的法國餐了,由於在法國進餐館花費,對工薪階級來講是不低的,餐館都是交際場所,以是倡導慢享法餐。”

  很好的食品為何扔了?

  有過在非洲閱歷的大衛,曉得窮苦饑餓的滋味,對食品的糟蹋他異常仇恨。一次,廚工把擺盤剩下的3個洋蔥圈,丟進垃圾桶。他看到後,直接從垃圾桶撿起來吃掉。

  “當時候咱們在非洲,有時刻持續十天表面都在接觸,咱們就只有躲在屋裏,又沒有吃的,以是我很不習氣他人糟蹋。”而每次顧客有剩的,他就會問為何要糟蹋,是味道欠好嗎?並且,他會本身去品味,看是否是本身做得欠好,還會讓翻譯把本身帶到顧客那邊問問緣故原由。


原文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7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