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經歷:一個中國人感受到的中德文化沖突

2012/05/25 瀏覽次數:3 收藏
分享到:

【德國留學網(https://abroad.hopetrip.com.hk/german/) - 德國留學日誌&履歷】留學閱歷:一其中國人感遭到的中德文化辯論
李東黎,德中經濟文化互助增進協會副會長。他1999年開端賣力中德高校門生交換事情,還為中國留門生在德國供給生存支配、說話進修等贊助。兩年多來,李常常因中國留門生被鄰人舉報,乃至罰款而被警員傳喚。
  李說,有些工作在中國多是小事,但在德國倒是“龐大事宜”。自1999年以來李處置的如許的“小事”就有100多起。
  好比,倒垃圾在中國屬於最簡略的勞動了,可在德國倒是一門學問。關於倒垃圾,有專門的垃圾分類課程,教你甚麽垃圾屬於生物垃圾,甚麽垃圾該放入通俗類垃圾箱中。
  許多中國留門生初來乍到,不知個中奇妙,習氣性地將垃圾不分種類地隨便丟在垃圾箱裏。成果被鄰人告了,“罪名”是“損壞垃圾秩序”,給垃圾收受接管部分收受接管有代價的垃圾造成淩亂―――罰款!
  依照咱們海內的習氣,倒垃圾一般為依據垃圾桶的盛載量決議的,裝滿了才去倒,有時刻積攢了幾天才一路倒出去。可在德國如許做大概又將多出一筆開支。
  本來,德國每所公寓前配備的垃圾箱數,是依據每家每戶天天的垃圾量盤算出來的。一些中國留門生依照中國的習氣倒垃圾,有時刻太多了,垃圾箱裏裝不下,就放在地上。成果次日,樓下就會多了一個垃圾箱,由於德國人依據放在地上的垃圾作出斷定―――這裏的垃圾箱數已盛放不了那末多的垃圾,以是趕快配了一個新垃圾箱。但新垃圾箱的用度須要這所公寓的住戶配合累贅,如許就難免受到鄰人的抱怨和責備。以是,最佳的方法便是養成天天倒垃圾的習氣。
  李東黎還講了一件趣事。有位留門生瞥見他住的社區文娛場裏有架秋千,童心未泯,蕩起秋千。成果,被社區的住民控訴,“罪名”是“他的行動影響了咱們孩子文娛”。在德國,司法明文劃定文娛場裏的秋千只供16歲如下兒童享用,以是這位留門生“罪名建立”。
  李東黎說,如許的例子還許多,如德國晚上10點今後制止高聲鼓噪,中國留門生偶然晚上打牌、聚首,滋擾了鄰人,鄰人天然叫來警員。
  李東黎還告知記者,有位留門生剛到德國時因為時差沒有倒過來,上課時打了個哈欠,先生瞥見後批駁了他。這位門生以為先生有意跟他過不去,次日就不去上課了。李說:“德國人幹事一向嚴正賣力,先生不會容忍任何門生上課打哈欠,包含德國的門生。以是,假如沒有人給門生講授德國人的幹事原則,不實時勸導這位門生,讓門生的誤會持續下去,不但延誤了學業,並且他前期的留學預備也將付之東流。”經由說明,這位留門生從新回到了教室。
  李東黎以為,這些事宜反應出中國留門生對外洋社會缺少懂得,特別是外洋的一些平常行動範例、司法律例。假如留門生出國以前就有專門構造向他們先容外洋社會的文化傳統、風氣習氣、平常行動範例、司法律例等等,很多工作大概就不會產生,也不會給留門生生理上造成“扞格難入”的感到。
  現在,海內留學中介的“售前”辦事,如申請黌舍、代庖簽證等都比擬周全周密,可留學的“售後”辦事在海內照樣一項空缺,這些“售後”辦事應當從門生踏上異領土地的那一刻起開端,包含接機、留宿,贊助留門生盡快熟習本地的生存情況、進修情況,懂得本地的司法律例等等。李東黎稱這項辦事為:在他鄉文化辯論中樹立“緩沖帶”。
  兩年來,李東黎地點的德中經濟文化互助增進協會不但贊助了協會交換的門生順遂渡過初到異國異域的順應期,並且還贊助了很多慕名而來中國留門生。李東黎說,他預備將“緩沖帶”搬返國內,辦事的工具也將擴展到全部歐友邦家的中國留門生。

原文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1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