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羅德獎學金 首次對華19至25歲學生開放

2015/04/13 瀏覽次數:8 收藏
分享到:

  據報導,在西方國度頗具盛名的羅德獎學金(The Rhodes Scholarships)的履行單元羅德基金會本年3月30日在北京宣告:將樹立羅德中國獎學金項目(the Rhodes Scholarships for China),並從2015年起在中國挑選獎學金得主。

  
  這是它初次對華開放。
  
  今朝,羅德中國獎學金擬在中國招收3至6人,獲選者除將得到赴英國牛津大學就讀研討生項目標機遇,和每一年總代價約五萬元英鎊的贊助外,還將成為具備畢生資歷的羅德學者(RhodesScholar)。
  
  凡持有中國護照者,不管是在海內大學或外洋大學就讀都可申請羅德中國獎學金項目,但申請者的年紀需在則19歲至25歲之間。
  
  獎學金的贊助金額將用來付出得主在牛津大學進修時代的膏火、食宿、保險、旅遊補助和引導力培訓籌劃等開支。
  
  來自中國大陸的首批羅德獎學金獲選者,將於2015年間選出,並在2016年10月和來自其他30個國度和地域的羅德學者,一同赴牛津大學完成為期兩年的學業。
  
  羅德基金會對付申請者擬選讀的學科範疇則不予設限。
  
  牛津大學羅德學院院長查爾斯?康恩(CharlesConn)告知咱們,羅德基金會是在曩昔兩年上下,賣力思慮將中國納入獎學金的候選國度的。
  
  羅德獎學金建立於1903年,系依照19世紀英國籍的南非殖民者、主要政治人物和鉆石礦商施素·羅德(CecilRhodes)的遺言所創建。
  
  出生於英國、成擅長南非的羅德,以宣傳殖民主義理論和力主英帝國在環球各地的擴大而為人所知。
  
  根據其遺言,羅德獎學金建立的初始目標,是為維系英國各殖民地和外洋屬地菁英對英帝國的向心力;並使這些來自各殖民地的潛力首腦,能在羅德本身的母校─牛津大學享有接收高程度教導的機遇,並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換和互助。
  
  別的,羅德生前還極為重視此項獎學金,對美國和德國社會年青精英所能起到的親善感化。
  
  他曾在1901年寫道,“(英國、美國、德國)三大強權之間的互相懂得,可以或許消彌戰斗於無形;而教導幹系,則將成為相互最強的鈕帶”。
  
  是以,羅德獎學金在1903年設立之初,其在每一年供給的57個名額中,就有32個分派給美國、5個分派給德國,尚有20個名額,則分派給英帝國所轄有的遍地殖民地、自治邦或外洋領地。
  
  經由112年的成長,羅德獎學金的名額和所籠罩的選區國度(地域)徐行增長,今朝已到達30個,每一年共在環球付與83個羅德學者名額;除德國和美外洋,其他多半均為英聯邦國度或與英國具備汗青淵源的地域,如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新西蘭、巴基斯坦、南非、牙買加、肯尼亞等。
  
  中國香港亦在回歸前的1985年,成為候選地域之一,每一年選出一位獎學金得主。
  
  從創建以來,羅德獎學金共已選出近八千名羅德學者,今朝則有4500余位仍舊活著,並活潑於環球各地的學術界、官場、產經、藝術、科技、教導等各範疇。
  
  包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澳大利亞現任總理托尼?阿博特、天文學家哈勃、青黴素發明者霍華德弗洛裏,和原紐約客雜誌駐華記者彼得海思勒等,俱為羅德獎學金的得主。
  
  每一年共計會吸引約1.2萬名申請者的羅德獎學金,均勻登科率僅約0.7%。
  
  該獎學金有被俗稱為本科生諾貝爾獎,乃至被以為是牛津最難申請的獎學金。
  
  對華開放通報甚麽旌旗燈號
  
  查爾斯康恩說:“當羅德獎學金創建進入第二個世紀以後,咱們就在思慮,與其只恪守羅德遺言所選擇的那些國度;咱們為什麽不進入新興天下,成為新興天下的一分子?”
  
  康恩泄漏,縱然在中國獎學金的籌設過程當中,往屆的羅德學人、理事會成員均曾提出多元紛陳的看法和考量,但著眼於羅德獎學金的環球性的結構和在新興地域的影響力,終極多半人仍擁戴將獎學金規模擴展至中國的發起。
  
  羅德基金會中國理事長湯玫捷稱,依照中國已躋身環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範圍,中國也已成為羅德遺言中所界說的“天下矚目標國度。
  
  中國還將是第一個完整不具有任何“英語國度”、“英聯邦國度”或“西方國度”等以往羅德獎學金淵源特點的候選國。
  
  牛津大學副校長尼克?羅林斯(NickRawlins)表現,今朝恰是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的合合時間點,“咱們信任你們須要它,以是,咱們將獎學金延長至中國”。
  
  他還誇大,牛津大學、羅德基金會和中國所樹立的互助,將會是歷久、有用、可連續的火伴幹系,而非短時間的即興舉動。
  
  若何提拔?
  
  據羅德基金會稱,為運作羅德中國獎學金的營業,該基金會將模仿在其他國度和地域的通例,在中國設立做事機構和評比委員會和參謀委員會。
  
  這兩個委員會將由羅德學者和中國的各界著名人士所構成。
  
  查爾斯?康恩則誇大,與很多只重視智識表示的獎學金分歧,羅德獎學金得主的提拔尺度,除智識尺度─亦即大學本科四年的GPA成就應在3.75以上以外,還將考核足以表現候選者引導力特質的其他面向:
  
  包含在學術表示以外的團隊互助精力,比方能在體育、跳舞、爭辯、音樂等運動中,獲得高程度的造詣;能在其所處的範疇和社群中,展示動身揮引導感化的本能激動;具有對別人表達關心,具有同理心、義務感和尋求真諦的勇氣等美德;和度量讓天下更加美妙的願景等。
  
  羅德基金會理事安德魯?葛拉漢(Andrew Graham)告知咱們,在考核獎學金候選人是不是具有引導力特質時,具有諸如門生會主席等亮眼的頭銜,或允許所以一個參考指標,但絕非獲選的要件。
  
  曾獲選為羅德學者的安德魯?班克斯(AndrewBanks)則舉例稱,在加拿大,就曾有在餐廳裏打工的酒保,發明了食品被糟蹋的征象緊張,而試圖喚起"大眾,"看法的轉變,末了獲選為羅德學人,“這也是引導力的一種展示”。
  
  曾在北京大學就讀本科、現於牛津大學攻讀汗青學博士的香港地域羅德獎學金得主則告知咱們,在牛津大學的校園中,羅德學院(Rhodes House)會時時舉行運動、施展平台感化,增進分歧範疇和歷屆羅德學者的交換和接洽,
  
  “當你被納入到一個畢生的、小規模的收集以後,除能感遭到它對你的加值,還會引發出一種更強的社會義務感,認為本身應當多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