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尖子選擇赴港升學日趨普遍

2012/08/18 瀏覽次數:6 收藏
分享到:

【 abroad.hopetrip.com.hk - 行業動態】要地本地尖子選取赴港升學日益廣泛
 要地本地尖子選取赴港升學情形漸見廣泛。以香港大學而言,本年本科招要地本地生約三百六十人,比客歲人數增長,該趨向還在連續。

  氣氛:學術自由

  在香港大學消息學傳授陳婉瑩看來,相對要地本地高校而言,學術自由是香港高校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地方。“

  管恩森,山東大學(威海)消息流傳學院中文系主任、副傳授,文學博士。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香港浸會大學訪學,2012年7月到香港中文大學訪學。在管恩森看來,香港的學術氣氛很好,異常自由,各類思惟交匯碰撞,可以或許引發學術研討的立異和提高。

  管恩森說,香港的大學真正做到以西席、門生為本,給學者以尊敬和自由,給門生最人道化的關心,並贊助學天生長為全人。“我有一次到藏書樓查找材料,由於不熟習,就到藏書樓一樓大堂找到事情職員,他面帶微笑地一向陪我走到5樓,找到我須要的材料,並給我推舉與之相幹的材料,並再次訊問我是不是須要其他贊助。全部進程他始終面帶微笑,輕聲細語,立場平和,但同時又讓人覺得他對藏書樓的材料異常熟習,具備優越的職業本質。”

  間隔:不遠也不近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何偉幟博士說,香港重要有8家高校,對要地本地生而言,跟香港的高校比,耶魯、哈佛太遠,北大、清華太近。

  所謂近遠,起首是實體間隔,門生離家不太遠也不太近;但更主要的是文化間隔,香港回歸十五年,黌舍體系體例和文化重要相沿西方,香港的高校在西方尺度的排名榜比擬高,這不必定代表香港的高校比要地本地高校好,但香港高校的文化,從教授教養、研討的辦法和習氣,到門生相處的方法,都比擬靠近西方;但若比西方的情勢而言,香港高校又仍能讓要地本地生更快順應,加之出外的機遇較多,學制較近,以是許多門生本科在香港讀碩博才出國。

  資金:獎學金豐富

  一向以來,香港高校的高額獎學金對要地本地尖子生是難以抗拒的勾引。客歲,要地本地很多高考狀元都被它吸引而來,從而激發了有關兩地高校競爭和要地本地名校真實品德的一場輿論風浪。馬朔和趙雅妮在進入香港的大學前,順遂申請到了20萬的獎學金。現在年,嘉祥一名700多分考生,報考清華以後又轉投香港大學,校方許諾每一年會賜與其16萬元港幣的獎學金。

  “現實上港大完整不願望要地本地門生沖著獎學金來報考,黌舍也不會把獎學金看成‘救援款’,”港大中國事件總監黃依倩告知記者,“獎學金究竟不是助學金,它是發給最優良的門生,而不是最須要錢的門生。”黃依倩表現,港大也不願望專門對狀元舉行特別嘉獎,除非獎學金捐錢人保持如斯,“本年的狀元大概就會比一樣平常的門生多一兩萬。”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2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