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中小學數位革命

2012/11/02 瀏覽次數:8 收藏
分享到:

【台灣教導部 - 消息資訊】奧地利中小學數位革命
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2012年11月02日 12時訊

渺小的嗡嗡聲沖刺在空間中,以往辦公室熟習的配景聲音,如今也逐漸出如今奧地利中小學的教室中,並代替傳統的筆與條記本。

自2000年起,由於宣揚與炒作,筆電在班級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自2003/04學年起愛森史塔特的職業黌舍起首推出「筆電班級計畫」開啟數位進修之路以後,很多黌舍也紛紜自動開設課程,讓門生進修操縱這個「10指體系」,西席也應用其作為教材以外的教授教養幫助、舉行門生材料整頓。

對16歲的Alex來講,他以為應用筆電舉行進修加倍有效力,自1年前開端應用數位條記後,他的條記不只更有層次、架構清楚,拼錯的詞彙也會被主動校訂。但這也凸顯了一個主要的題目──門生再也不思慮本身的拼字毛病題目,由於只要輕點滑鼠,這些題目就能夠快速的得到辦理。

別的,維基百科的湧現,也讓門生加倍依附網路,由於很多無聊的研討只須要透過複製、貼上便可完成;臉書的熱點,更讓門生在上課時光不由得連上彀路。有些先生為了增強與門生的相同聯繫,本身也參加社群網站。然則透過電子裝備相同的情況日趨增長,使門生的交際才能日漸退化,愈來愈多的學童下課時光再也不與同窗談天頑耍,而是緊盯螢幕,而非與同窗面臨面攀談。

依據2011年國際門生才能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針對15-16歲門生舉行的瀏覽才能評量成果,奧地利在16個經濟互助成長構造國度中敬陪末座,表現數位進修的遍及,也致使門生的瀏覽才能大幅退步。
    
參考材料:101年10月31日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
Die digitale Revolution im Klassenzimmer
http://derstandard.at/1350259894800/Die-digitale-Revolution-im-Klassenzimmer


本文章起源於台灣教導部,請咱們一路懂得下台灣教導的一些情形吧。

台灣與故國大陸同樣,有著濃重的看重興學辦教的傳統。鄭勝利光復台灣後,就在台灣開端創辦教導奇跡。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台灣最先由中國人本身樹立的黌舍。陳永華不但本身勉勵鄉社辦小學,還看重高山族的教導,勉勵高山族送後輩入學。清當局管理台灣後,更看重台灣的教導奇跡,在台灣慢慢樹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台主座都兼任台灣的學政(教導主座)。福建巡撫沈葆楨入台主持防務後,為成長東部少數民族地域的文化教導,指導舉行“番學”,今後高山族的教導獲得了主要成長。台灣漸漸樹立起包含“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開端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2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