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泰國留學有哪些條件

2013/06/16 瀏覽次數:57 收藏
分享到:

【泰國留學網(https://abroad.hopetrip.com.hk/thailand/) - 泰國留學申請前提】申請泰國留學有哪些前提


 申請泰國留學有哪些前提

  大學預科班課程:

  全部申請泰國大學的門生,未能供給響應的英語測驗成就(如托福,雅思,GRE等)均需加入說話預科班的進修。預科班分為四個分歧水準的品級(一級為最低品級,四級為最高品級)。門生入讀預科班前需加入說話測試,依據測試成就分到響應品級的班級就讀。門生在經由過程最高品級測試後加入所申請黌舍的入學測驗,通事後正式進入專業進修。

  入學資歷:高中卒業(或相稱於高中程度的中專、職高、技校卒業)

  大學:

  泰國一共有66所國立大學和42所私立高級院校。今朝,泰國的公立和私立大學共設有356門國際課程,這些課程全體應用英語教授教養,有本科生和研討生學制,個中24所大學裏的70個學科有122個本科生課程;21所大學裏的112學科有176個碩士學位課程,12所大學裏32個學科有58個博士學位課程。在這些課程裏外國和泰國粹生可采取學分制。入學請求依據各課程和大學入學政策的性子各有分歧。

  入學資歷:

  1、 學士學位:學分制,一樣平常學制4年。申請者必需完成其高中教導或相稱於12年學歷能力在泰國申請進修學士課程。在某些情形下要舉行測驗,隨後要口試,體檢或才能測試--每所學院的請求各不雷同。

  2、 碩士學位:學分制,一樣平常學制2年。申請者必需具有學士學位或有相稱的資歷。送交申請表時除附有正式請求的文件外,申請者還必需加入GRE或GMAT等分外的研討生測驗。在此過程當中大概包含口試。

  3、 博士學位:學分制,一樣平常學制3年。申請者必需碩士研討生卒業,由兩名副傳授以上職員推舉,英語到達相幹尺度,或碩士卒業且成就優良者。

  接收中國留門生的種別與前提

  門生種別 年紀 前提 進修年限

  本科生 25周歲如下 具備相稱於泰國高中卒業以上學歷,經由過程泰國教導部的SAT和相幹英文尺度 4年

  碩士研討生 35周歲如下 大學本科卒業,由兩名副傳授以上職員推舉,英語到達相幹尺度,或大學應屆本科卒業且成就優良被推舉者 2年

  博士研討生 40周歲如下 碩士研討生卒業,由兩名副傳授以上職員推舉,英語到達相幹尺度,或碩士卒業且成就優良者 3-4年

  研討學者 55周歲如下 具備副傳授以上職稱者 1年之內

  短時間培訓生 60周歲如下 具備相稱於泰國高中以上學歷者 4-20

  【更多申請前提信息請點擊出國留學頻道相幹鏈接】

  申請出國籌劃書怎樣寫

  一樣平常來講,進修籌劃書可以依照提交目標分成兩類,給大使館申請簽證用的,或是給黌舍申請登科用的。用來申請黌舍的進修籌劃從實質上媾和小我陳說是統一範例的文書,關於黌舍申請類的進修籌劃書可以參考小我陳說方面的文章,本文重要先容提交大使館簽證用的進修籌劃書。

  歐美國家,特殊是移民國度,如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針對留門生簽證的時刻每每請求供給進修籌劃書,經由過程進修籌劃書使簽證官懂得您的配景,選取留學專業的念頭前提,選取該國留學的來由,和清楚的將來留學時光支配,職業目的和返國來由,合營考核您的別的資料決議是不是給您發放留學簽證,是以,進修籌劃書是一份很癥結的文件。

  總的來講,進修籌劃書須要包含如下幾方面內容。

  1、簡略解釋本身的進修閱歷,專業配景及事情閱歷;

  2、解釋本身進一步肄業的念頭及為何選取該國、該大學與該專業;

  3、具體的留學時光支配;

  4、先容留學所需資金及起源;

  5、對將來職業目的的論述,留學後返國的來由。

  因為使館的事情職員天天要處置大批的文件,是以進修籌劃書切弗成寫得過長,一樣平常不該跨越800字,而且解釋一個題目最佳只用一個段落,段落前加之題目,以便使館的事情職員對您一段內容的中間思惟一覽無余。

  進修籌劃書的重點部門是將來的職業籌劃和留學後返國的來由,經由過程這一部門來告知大使館您到該國留學後,確切可以或許對您的職業成長有優越的贊助,而且有可托有力的來由學成返國。固然請求進修籌劃書的國度每每是移民國度,然則因為您申請簽證的來由是留學,是以經由過程進修籌劃書必定要清除您任何移民偏向。返國來由要聯合您小我的配景閱歷和家庭情形給出很公道的說明,特殊須要留意的是,進修籌劃書中關於返國來由等觸及究竟論據之處,不克不及隨意率性編造。

  末了須要誇大的是,因為進修籌劃書在表達上請求異常有層次,邏輯周密,簡練有力,這是大多半中國申請人所難以到達的,因為語法毛病和邏輯幹系的失誤每每會致使懂得的誤差。是以請專門的機構由專家舉行說話上的修正是防止上述弊真個好方法。


原文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3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