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今年撥1.46億專項資金面向海內外引智育才

2011/04/06 瀏覽次數:10 收藏
分享到:

【濟南日報 - 社匯聚焦】濟南本年撥1.46億專項資金面向海表裏引智育才
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為留門生全程報導外洋留學相幹消息:《濟南本年撥1.46億專項資金面向海表裏引智育才》04月06日濟南日報報導。

濟南市財務本年共支配人材事情專項經費14632.45萬元。個中,引進海表裏高條理人材專項經費1億元;“青年科技明星籌劃”和“留學職員創業籌劃”經費700萬元;選聘高校卒業生到村落任職事情經費522.9萬元、“三支一扶”專項經費1071.85萬元、卒業生就業見習經費291萬元。

從1日上午召開的濟南市人材事情引導小組集會上得悉,本年濟南市將以高條理立異科技人材為重點,以立異人材事情體系體例機制和實行龐大人材工程為動力,加速實行人材強市計謀,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供給有力人材支持。市財務共支配人材事情專項經費14632.45萬元,比2010年增長4862.5萬元,增加49.87%。個中,支配引進海表裏高條理人材專項經費1億元;支配“青年科技明星籌劃”和“留學職員創業籌劃”專項經費700萬元;支配選聘高校卒業生到村落任職事情經費522.9萬元、“三支一扶”專項經費1071.85萬元、卒業生就業見習經費291萬元。

推舉專家參加泰山學者“登攀籌劃”

本年濟南市將經心實行“5150引才籌劃”和“百萬萬引才工程”。市人力資本和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分離抓好“千”條理立異人材和創業人材的引進,爭奪年內各引進100名;各縣(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區“萬”條理引進人材不低於100名。合營省委構造部做好“泰山學者”二期工程,

踴躍推舉專家參加泰山學者“登攀籌劃”。舉行第七屆“中國濟南創業與投資互助周”,以“聚焦泉城、互助雙贏”為主題,以新一代信息技巧、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設備制作業等四大計謀性新興家當及當代辦事業為重點,9月份約請150位具備較強經濟氣力、較高投資互助意願的外洋華商實業家及高端專業人材來濟,實現本錢與項目對接互助、高端技巧引領成長。在歐麗人才集合地挑選20家外洋專業社團,作為重點接洽事情站,實時宣布濟南市家當成長、人材需求信息及政策信息。

啟動“濟南名流”打造工程

濟南市本年還將啟動實行“濟南名流”打造工程,鼎力實行“泉城衛生學者”、“泉城衛生科技明星”等造就工程。實行當代農業人材開辟工程,依照義務分工抓好引進造就農業高端人材、增強農業科技推行人材部隊扶植和造就攙扶以立異創業人材為重點的屯子適用人材等事情;選取1至2個師資力氣豐富、屯子勞動力轉移培訓事情展開比擬成熟的職業培訓黌舍,認定為屯子適用人材教導培訓基地。實行泉城社工“雙百籌劃”,經由過程當局購置、以獎代補等方法雇用200名專業社工,重點展開居家養老、社區改正、青少年教導、家庭辦事、生理勸導等專業辦事。扶植院士專家事情站2至4個,經由過程引進在國表裏有必定影響的院士專家,與企業舉行項目對接,贊助培養科技立異團隊,推進院士專家團隊同建站企業構成歷久穩固的互助幹系。

引外洋智力為濟南辦事

濟南市將實行“外洋智力為濟南辦事籌劃”,做好高條理人材引進事情。視情組團赴日韓舉行引才推介會,爭奪在韓國首爾樹立外洋人材聯結處。依靠中國科協“外洋智力為國辦事籌劃”,搭建外洋人材為濟南辦事平台,在當代休閑農業、有機栽種養殖和水情況處置等新技巧項目方面約請外洋專家來濟交換互助。組建由40位駐濟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構成的企業科技立異專家辦事團,展開“專家企業行”,依據企業需乞降行業成長偏向,為企業供給技巧辦事。構造屯子科普專家辦事團深刻屯子,展開技巧培訓400場。

本年啟動扶植國際黌舍

“十二五”時代,高新區將出力打造“居者樂、遠者來”的軟硬件情況,凸起載體平台扶植和辦事情況打造。本年,以打造功效結構公道、空間應用高效為目的,加速推動齊魯外包城暨“5150”人材大廈扶植;兼顧推動生物醫藥孵化區、中試基地和家當區三個地區,加速扶植濟南生物醫藥園,完成濟南高條理人材立異創業基地(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的裝修、改革、入駐。謀劃計劃扶植國際社區,開端選址漢峪片區南端,總計劃用地750畝,分兩期扶植,個中一期計劃用地235畝、修建面積1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億元,將扶植國際黌舍、國際病院和國際公寓。國際黌舍本年啟動扶植,占地45畝,修建面積2萬平方米,投資1億元,可容納幼兒園、小學、中學40個教授教養班;國際病院占地40畝,修建面積1.8萬平方米,投資1億元,計劃床位150個;國際公寓占地150畝,修建面積12萬平方米,投資6億元。(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