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熱背後的價值追逐:有助尋找“中國機會”

2011/05/26 瀏覽次數:26 收藏
分享到:

【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 社匯聚焦】漢語熱暗地裏的代價追趕:有助探求“中國機遇”

2004年,印尼華裔門生洪文進入東華大學拉薩爾學院進修打扮工程,並在國際文化交換學院學習漢語。記者約她采訪,她爽直地準許下來:“周末我去董家渡買布,咱們一路去吧。”

在董家渡面料市場,記者笑著問洪文要不要協助砍價,洪文故作驚奇地說:“我也是中國人啊。”然後,她指著市場背面的一條小衖堂,笑著反問記者:“你去過外倉橋街嗎?那邊才是面料最妖、價錢最低之處。”然後,洪文很識貨地在路邊攤上買了兩只熱呼呼的“山君腳爪”送給記者:“上海其他處所可很難買到這個啦。”

洪文對這條巷子如數家珍:“學打扮計劃,險些每周都要采購一次面料、輔料。咱們須要的量少、種類多,城隍廟要批發能力廉價,這裏最劃算。”在路邊看似不起眼的面料堆棧裏,洪文熟門熟路,一會翻出幾塊精巧的繡片,“這個做制服可以用上”;一會找出一疊造型幽美的盤扣,“這是最佳的中國元素”。

最初由於中國先生的先容,洪文曉得了董家渡,兩年的探索,她修煉成為了“董家渡達人”。外國同窗也都隨著她把董家渡當做了采購基地,“他們說我究竟是中國人。”對付同窗的稱贊,洪文最愛好這句。
董家渡讓洪文入神,她在這裏行將動遷的屋墻上學會了漢字“拆”,學會了“把零頭拉掉吧”的上海式討價還價。如今的洪文,已開端準備本身的淘寶店了,董家渡裏淘來的特點小玩藝兒成為了她招攬買賣的兵器。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