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識教育學校從小抓起

2015/04/21 瀏覽次數:5 收藏
分享到:

“外星人的表面是如何的?”“假如1天有26個小時,你會怎樣應用?”“如果你是特首,會起首處置甚麽社會題目?”在香港,不管入讀幼兒園、照樣小學、中學都要口試,且標題都古靈精怪,難度絕不亞於大人應聘事情。

家喻戶曉,諸如斯類的考題其實不像“1+1=2”有所謂的準確謎底。當你問一個12歲的小門生,“一本書和一大劄有甚麽雷同的地方”時,你可以看到的並非他在黌舍成就的排名,而是他的常識構造和發散思惟才能;當你問一個4歲的孩子“外星人長甚麽模樣”時,你可以看到的並非他控制了若幹個漢字、會背若幹首古詩詞,而是他想象力與表達才能,和他是不是屬於一個擅長思慮的孩子。正如香港升學指點專家陳偉傑所說的,這些創意類考題,非尖子型的門生大概更有上風,那些死念書唾面自幹的乖門生,生怕會對此類的考題“口啞啞”。

除在口試中考核門生兩文三語(英文、中文,英語、粵語、通俗話)的根本才能,比年香港入學口試標題愈來愈偏向這些創意類實時事政治類的標題。跟著香港高中的課程參加通識元素,中學口試則參加了更多時勢標題,使得時勢題占分到達20%至30%上下。

究竟上,不只中小學及幼兒園如斯,從2009年開端的香港新高中學制已將通識教導列為必修科之一,相稱於香港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試”也把通識教導科目列為四個“焦點科目”之一,將其列為入讀香港當地大學的門坎,而香港的各所高校也都早已設立本身的通識教導部。通識教導又稱“通才教導”,它是指非專業性、非職業性的高級教導,旨在造就門生的綜合本質,使門生在品德、情緒、理智等方面周全成長。據懂得,美國大學的通識教導有著上百年的汗青。

客歲香港通識教導科目標“高考”就將肥胖、都會廢料收費籌劃、“拉布”(立法集會員有意揭櫫冗雜演說以遷延表決)、家庭性別定型、港工資汶川地動捐錢等列為試卷標題。究竟上,這些標題也只是意在考核門生剖析、批評思慮及解難才能,不必定有尺度謎底,只願望門生對社集會題有認知,以測試門生解難才能。

但是,值得咱們思考的是,合法通識教導普遍成為香港中門生和泰西大學的必修科目時,中國要地本地的通識教導卻行動盤跚,當下的要地本地通識教導仿佛墮入了一個為難的地步:一些西席把它算作“邊沿課程”;而部門門生把它當成“養分學分”——— 不但教室風趣,還輕易經由過程。筆者認為,在辦理這門以改良常識高度分裂化為目標課程如安在要地本地展開、該在哪一個教導階段開設等一系列題目辦理以前,大概咱們起首得思慮清晰:應當用甚麽眼力來對待要地本地的通識教導?

原文:[南邊都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