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香港俗諺

2012/03/20 瀏覽次數:15 收藏
分享到:

【 abroad.hopetrip.com.hk - 消息資訊】簡介香港俗諺
 跟著要地本地與香港在商貿、文化、旅行諸多方面的來往交換加倍頻仍和普遍。懂得和運用香港的稱呼習氣也顯得異常主要,用香港俗諺說,便是“船進港隨灣”。

  香港是中文及英文都通用之處,香港鄰接廣東,歷久以來人們在各類交際場所中習氣應用粵語,以是,在稱謂時既有處所習氣,又攙雜有英語的音譯。香港人對生疏男士一樣平常稱“師長教師”,女生稱“蜜斯”、“太太”,年事大的基層市民稱“師奶”、“阿嬸”更顯親熱。在非正規場所,對中年以上的漢子可稱“阿叔”、“阿伯”,對年青男女可稱“哥哥”、“姐姐”。對男性來講,稱“兄”的頻率很高,乃至比較本身小幾十歲的人,也啟齒尊稱為“兄”。這是遭到廣東潮汕地域民俗影響,相沿前人講求恭良溫儉讓的“謙細”說。

  香港人除極相熟外,不宜在姓氏前冠以“老”字,一樣平常相熟漢子亦可稱“好友”、“老細”。但“工友”、“大姐”、“密斯”一類稱謂已不達時宜。對付重視圖吉祥、討口彩的香港人來講,有的稱呼是大有忌諱的,香港的中老年女性就忌稱“伯母”,說是“伯母”與“百無”諧音。百無象征著空空如也,是貧無立錐的窮光蛋。

  香港人生存靠近西方化,思惟看法也比擬開放前衛,然則他們的平常說話、生存習氣仍舊保存著一些陳腐傳統的隱諱,假如不熟習他們的習氣,在人際來往中生怕會產生誤解和煩懣。好比,要地本地大眾在向他人先容本身的老婆或丈夫時,每每會說:“這是我愛人。”而在香港,“愛人”這個稱呼表達的不是伉儷,“愛人”的稱謂在英語中是指“戀人”,俗稱為“相好的”。“密斯”則專稱護士,不管年事巨細。

  香港的說話和稱呼並不是只有崇尚洋文的趨勢,它對中國古文化的養分,也是極力接收的。比方,香港人稱父親作“老豆”便是一例。

  “老豆”,是廣東人稱本身父親的口頭習用語,乃至劈面也如許稱謂,如向顧客先容本身的父親,習氣說:“這是我的老豆。”不明就裏的人一聽,仿佛有些不大尊重,並不然。要曉得“老豆”可不是“老頭”,“老豆”應是“老竇”。這是援用了五代後晉時竇禹鈞教子有方的故事,以表現對父親極度愛崇。翻閱那本沿傳數百年的《三字經》,內裏就有這麽一段三字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據釋,竇燕山,建義塾,請名儒以教貧士,特別教子有方,他的5個兒子經他悉心教化,皆出仕成名,“五子錄取”的典故即由此而來。因而,竇燕山成為眾人欽慕的“榜樣父親”,人們每每把教子有方的父親喻為“老竇”。因為粵方言的“豆”與“竇”同音,故此“老豆”遂被作為對父親的尊稱。

  在香港,人們對當局構造公事員、警員等習稱“阿sir”,女性稱“miss”、“madam”。香港對職銜稱呼“某司理”、“董事”者很少見。多半稱“某師長教師”,先容時則說:“這是(職銜)某師長教師。”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1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