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 消息資訊】鳥類:探訪古鳥之謎
“弟妹們也很優良,怙恃十幾年前就‘退休’安享暮年了。”周忠和愉快地說,“我每一年春節都要回家過年,探望怙恃,也和弟妹們聚一聚。”
1986年,周忠和本科卒業,進入中國科學院研討生院地學部,師從古魚類專家蘇德造研討中生代魚類,卒業後留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前人類研討所事情,今後和化石相伴平生。
“棄”魚“從”鳥
古生物學界有一個頗有意思的說法:一塊化石經常能轉變一小我的運氣。
1929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發明了北京猿人的頭蓋骨,一鳴驚人;60多年後,正在研討中生代魚類的周忠和,由於“巧遇”中原鳥化石,今後轉變了平生的研討偏向。
1990年7月,一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前人類研討所金帆博士帶領的科考隊,在中國遼寧省西部的旭日地域四處奔波,收集魚類化石,舉行熱河群地層的研討。周忠和就在這支部隊中,因為他的碩士論文研討的是北票鱘,以是他分工賣力探求和研討鱘類化石。
時價盛夏,烈日似火,汗流浹背,但這涓滴不影響這些年青學者的事情熱忱。一天,在波羅赤鄉的一條小山溝裏,周忠和發明了一塊看似不起眼的魚類化石。
這塊化石屬於白鱘科,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當代生存著的長江白鱘的最先的先人。這一發明讓初出茅廬的周忠和高興不已。考核停止後,他仍然惦記住發明化石的那條小山溝。9月中旬,他一小我再次來到那邊,願望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鱘類化石。
不外這一次,周忠和並沒找到鱘類化石,而是發明了兩塊保留得相稱完全的鳥類化石。化石拿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前人類研討所,經研討,發明這是距今1.2億年上下的鳥類化石,而其時,這臨時期的鳥類化石在全球規模內都很稀疏。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前人類研討所異常看重這一發明,專門支配人手對此舉行進一步的挖掘和研討。同時,為了造就年青人,所裏支配周忠和等也介入個中,周忠和本身也認為這項研討頗有意義,因而開端從事古鳥類研討。
1992年,周忠和、金帆和張江永一路研討了波羅赤出土的第一塊古鳥化石,標本被定名為燕都中原鳥,屬名“中原”意指中國大地古稱,種名“燕都”意指化石產地旭日古時屬燕國。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1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