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隆納改革已10年 德國大學校長對學士制不以為然

2012/09/24 瀏覽次數:12 收藏
分享到:

【台灣教導部 - 消息資訊】波隆納改造已10年 德國大黌舍長對學士制不認為然

黌舍名稱:德國國際大學 國際大學
地點地位:日本,南魚沼市
黌舍設置範例:
創立時光:1982年
學歷:研討生
黌舍性子:
門生人數:289人
院校地點:
黌舍中文網址:--

出國留學頻道 abroad.hopetrip.com.hk 2012年09月24日 08時訊

(配景:德國為了履行波隆納過程(Bologna Process),以同一歐洲列國大黌舍院學位認定題目及國際接軌,於1998年決議漸漸將原有學制同等改成學士碩士學程。)

德國大學至今依據波隆納過程實行改造已10年了,德國聯邦教研部長(相稱於教導部長)Annette Schavan讚揚波隆納過程為歐洲汗青勝利的一頁。但是德國大黌舍長集會(Hochschulrektorenkonferenz)卻不認為然,其主席Horst Hippler批駁:這個改造沒法使門生加倍國際化,趕著年青人快速完成學業並丟進職場,是毛病的。

在德國獲得學士,在西班牙拿到碩士,在土耳其得到博士學位,這是波隆納過程所計劃的幻想情境,但是至今只有五分之一的門生在外洋大學修習1學期的課程,遠低於當初所預設。Hippler以為,這是由於列國際大學間仍舊存在相互採認之題目。別的,緊湊的求學年限,並沒有助於造就社會所需的成熟經濟人材,門生沒法養成廣而深摯的才能。

Mecklenburg-Vorpommern邦教導部長Mathias Brodkorb亦表達雷同意見:今朝聽到多數是批駁的聲音。教導並非量販店標準化的產物,而是要讓門生能依據本身的速率進修。

德國粹生會談話人Stefan Grob對逐日報(taz)表現,更多求學年限的自立權,能力養成人材,對付不是遷延學業的門生來講,求學時光的彈性是需要的。

固然今朝波隆納過程遭遇諸多批駁,但Grob以為波隆納過程有很多正面的地方。比喻說學士門生早日進入職場是個立意相稱優越的目的,然則卻缺少相幹配套,當局必需投入更多經費供給諮詢辦事。在10年前,當局願望多半的學士生能先輩入職場事情,故依據這類毛病的等待與構思來成長政策,但究竟上,75%的學士生會持續修習碩士學程。Grob以為,沒有充足的研討生名額供學士生持續進修,才是德國實行波隆納過程所發生的現實題目。

材料起源:逐日報(taz-die tageszeitung) 2012.08.14消息
http://www.taz.de/Zehn-Jahre-Bologna-Reform/!99589/

 


本文章起源於台灣教導部,請咱們一路懂得下台灣教導的一些情形吧。

台灣與故國大陸同樣,有著濃重的看重興學辦教的傳統。鄭勝利光復台灣後,就在台灣開端創辦教導奇跡。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台灣最先由中國人本身樹立的黌舍。陳永華不但本身勉勵鄉社辦小學,還看重高山族的教導,勉勵高山族送後輩入學。清當局管理台灣後,更看重台灣的教導奇跡,在台灣慢慢樹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台主座都兼任台灣的學政(教導主座)。福建巡撫沈葆楨入台主持防務後,為成長東部少數民族地域的文化教導,指導舉行“番學”,今後高山族的教導獲得了主要成長。台灣漸漸樹立起包含“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開端
起源:https://abroad.hopetrip.com.hk/news/22361.html